[word格式] 电视媒体影响民歌传播方式的考察研究——以那坡壮族民歌为例.docVIP

[word格式] 电视媒体影响民歌传播方式的考察研究——以那坡壮族民歌为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格式] 电视媒体影响民歌传播方式的考察研究——以那坡壮族民歌为例

电视媒体影响民歌传播方式的考察研究——以那坡壮族民歌为例 2009年12月 第23卷第6期 艺术探索 AREXPLORA~0N.JOURNALOFGUANGXIARTSCOLLEGE Dec.2009 Vol_23No.6 电视媒体影响民歌传播方式的考察研究冰 以那坡壮族民歌为例 何清新 (广西艺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电视媒体的影响是一个过程.围绕着电视媒体在那 坡乡村的发展状况,着重考察电视媒体对那坡壮族民歌的 影响,概括最为鲜活的考察材料之后,形成了关于乡村电视 观众的家庭,语言,文化的基本描述,提示在保护非物质文 化遗产中,必须考虑观众与家庭,语言,文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电视媒体;那坡壮族民歌;观众;家庭;语言;文化 【中图分类号】J9O【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53(2()()9)O6一o141一O4 【收稿时间】2009-05-25 【作者简介】何清新(1970一),广西玉林人,副编审,副 教授,硕士,广西艺术学院科研创作处,研究方向:艺 术传播学. 一 ,考察背景 (一)那坡壮族民歌 生活在广西那坡县的黑衣壮是—个特殊的族群,以原生态 民歌——那坡壮族民歌为代表的本土因素在维系着这个族群 的生活方式,同时整个族群更肩负着发展现代经济和先进文化 的重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那坡壮族人民的祖先创造了极 其丰富的山歌民谣,给后代留下至今仍传唱不绝的优秀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那坡壮族民歌音乐以抒隋婉转,悠扬甜美,高亢嘹 亮,亲切动人,刚健朴实,深沉浑厚,风趣圆滑而声名远扬.品目 繁多的那坡壮族民歌均以口头传教,歌本传抄两种方式沿袭至 今.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是其基本的传播途径.歌圩,喜庆节日, 走亲访友,民俗活动等是壮族民歌传播的主要场所和文化空 间. (--)电视媒体 随着”村村通电视”的实现,以电视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文化 迅速地,深刻地渗入到乡村的每个角落.同时,其他现代传媒文 化(如报刊,广播,互联网,手机等)却在我国西部地区乡村的发 展还相对滞后. 电视媒体比r播和报纸的符号系统更丰富.电视媒体拥有 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听觉符号和视觉符号,因此它的传播 功能非常强大,这也是电视在现代社会中成为”第一媒介”的缘 由.电视媒体介入壮族家庭的生活,是导致传统文化阵地萎缩 的重要而显着的因素之一,这是本文所关注并给予研究的焦 点. 二,电视媒体影响民歌传播方式的问题分析 (一)家庭视野中的电视观众 任何研究电视文化的起点都是家庭,因为惟有此处才 形成了观众与电视媒体的主要关联,亦惟有此处主要的意 思才明确地表达出来.通过其日常互动模式,通过其自身内 在的关系系统,通过合法化的文化身份,家庭本身也嵌入在 更广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之中,为采用自然主义的方式,研究 意义的消费和生产,提供了一所实验室. 1.昔日的空间重心 壮族村民家里最重要的位置是客厅正面的神台.无论 是昨天还是今天,神台都是壮族家庭的核心,上面供奉着祖 宗神位.正对着神台的一块空间是饭桌,这是自家人吃饭或 者会客的地方,这里是家庭中第二重要的位置.按照传统的 伦理,壮族人家很讲究饭桌的坐次,这是大家都遵循的规 矩.家庭里的最长者坐主位,主位背靠着神台,其他人等按 一 定的顺序排坐次.若有客人,女性成员有时候还另起一 桌.笔者在龙华村农光清(53岁)家中做调查.吃饭的时候, 农的妻子带领其他6位女村民(也是客人)在厨房另开一桌 就餐,没有参与到笔者这一组同吃.第三个重要位置当属火 塘.火塘既是家庭解决吃饭问题的关键部位,也是家庭成员 昔日娱乐的地方.在电视机未进入壮族家庭之前,火塘是民 歌对唱的主要”歌台”,男性成员就是在这里充分调动自己 的艺术细胞,通过美妙的唱腔和睿智的唱词,极力讨得躲在 房间门帘后的姑娘的芳心.传统壮族家庭中神台,饭桌,火 塘构成了生活重心的三角区域.由于电视机的介入,新三角 区域——神台,饭桌和电视机——为家庭空间营造了新的 生活方式. 2引进的世俗功能 电视机进入那坡壮族村民的家庭,首先导致这样的家 庭空间增添了一种新的世俗功能.电视机多数被放置于神 台的右侧下方或者客厅的右侧角落.也有个别家庭根据自 己的喜好放在神台左侧或者对面,例如农光清家的电视机 就是摆放在神台对面的.可以说是电视机塑造了家庭里新 的空间中心,尽管这样的中心在几何布局上还不完全是中 心.电视机被放到这样一个位置,那坡壮族家庭神台前的传 统坐次便没有了以往严格的划分.这种变化似乎与电视机 此文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06年度面上科研项目成果,项目编 号200605MS159. l41 艺术探索2009年第23卷第6期(总第97期) 的引入有某些关联.笔者发现,坐次往往以方便看电视而形 成了新的秩序,而且家庭中谁看电视最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