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年级科学复习上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最基本的条件:水、空气、温度。
2.植物生长条件:水、空气、温度、阳光。(次要:空间、土壤)。
3.蚯蚓喜欢的生活条件:阴暗、潮湿。
4.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5.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食肉动物终止。
6.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7.食物链关系:生产者——直接消费者——间接消费者。
8.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9.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10.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一环扣一环。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链条就会失去整体性,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絮乱。
11.世界上地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12.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课外链接:1.中国自然保护区: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贵州凡净山自然保护区。
2.中国保护野生动物:大熊猫、扬子鳄、藏羚羊。
3.中国保护野生植物:银杏、珙桐、水杉。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8.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计计时。
19.物体光滑,反光强,吸收弱;物体粗糙,反光弱,吸收强。
20.物体颜色深,反光弱,吸收强;物体颜色浅,反光强,吸收弱。
21.经过多面镜子投射,会形成强光和高温。
22.人们还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23.奥运会圣火火种就是用凹面镜取得的。
24.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 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
25.太阳能热水器是由:储水箱(保温)、集热管(黑色)、支架(与阳光垂直)。
26.太阳能热水器的用途:储存、增加热水。
27.看似白色的太阳光就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
28.三棱镜、水棱镜起到了分解太阳光的作用。
29.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使用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
30.1800年的一天早晨,英国科学家赫歇耳发现了红外线。
31.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约翰·里特尔发现了紫外线。
32.太阳光谱中还有: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у(伽玛)射线、无线电波等。‖————第三单元————‖
1.地球由海洋、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组成。
2.地图中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丘陵、山地、盆地,橙色代表高原。
3.地球的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4.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5.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6.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7.岩石风化过程:岩石 气温作用 岩石碎裂 植物作用 土壤。
8.土壤可分为沙砾(直径大于2毫米)、沙(直径小于2毫米)、粉沙(直径小于1/16)、黏土(直径小于1/256)。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空气和矿物质的混合物。
10.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
11.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
12.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13.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4.土地坡度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15.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
16.上游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17.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18.火山、地震、人为、流水、风、冰川等都能改变地形地貌。
1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