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仪论文1500字.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礼仪论文1500字

中国古代礼仪论文1500字 关于清华园里的文明与礼仪 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清华大学,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一直是知识与文化的代名词。但是,我们不应该忽视的是,清华,更应该成为文明的先锋。但是时至今日,在清华园里却出现了很多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不仅让学校蒙羞,更是让国人蒙羞。 就从身边最小的事情开始说起吧,例如上课。众所周知,清华有许许多多的文化选修课供同学们选择。但是,到了现在出现了一种现象,同学们更多的把选修课当成了拿学分的课程,导致一到了选修课的课堂上,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占领教室后排的位置,在课上做着自己的事情,而将老师弃之不顾。虽说“敬而远之”,但是对待正在讲台上挥洒汗水的老师也应该用这种态度吗?这就牵涉到一种基本的礼仪,即“尊重”,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成果,尊重老师的付出,敢问,连基本的尊重都做不到的人,又谈何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呢?不仅如此,每节课下了以后,很多同学甚至直接忽略了鼓掌感谢老师的环节。本来这不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但是既然这已经成为了一项传统,向老师表达我们对其辛勤工作的感谢,那么同学们也应该可以做到。但是这些同学的行为,却让人们觉得他们缺少一颗懂得感谢的心。 再说到谦让与礼让。我们都知道,每天上午下课后,三教和六教旁边的主干道是非常拥堵的,而且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实际上认真想想,只要每一个人都可以谦让一点,实际上这也并不是什么无法克服的事。但是现实是,每一个人都想着自己可以尽快离开,所以横冲直撞,最后也就导致了大家都被堵在了那里。 其实,各种各样的文明礼仪都一直在我们自己身边,若是可以时时刻刻谨记一些小小的细节,生活也一定会更加美好。 篇二:中国礼仪文化论文 浅谈中国礼仪文化 09历史 涂尚瑞 摘 要: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大国,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的分类都有很多种,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国家民族,一切都有有形的活着无形的礼仪来指引我们。礼仪的分类有很多种,礼仪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比如,古代的孝道,如何对待良师益友,国家的祭祀,现代的社交,商务,生活,餐饮,会议,家庭等各种礼仪都使我们所应该知道的和学习的。中国古代礼仪是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很好的学习并发扬下去,并逐步形成新的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这样才能既不荒废我们的礼仪文化,用能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 关键词 :古代礼仪 社会生活财富继承 发扬 正 文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大国,中国的礼仪在社会各项事物的进行中起着“准法律”的作用。所以,中国的礼仪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在中国这广袤的大地上,由于经济大潮的升腾,由于改革开放,传统礼仪和输入礼仪相互冲撞、融汇、扬弃,正在逐步形成新的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那么,我们所言的礼仪有成百上千种,大到国家尊严小到穿衣吃饭,一切都有有形的活着无形的礼仪来指引我们。那么到底何为礼仪,礼仪有何用? 中华大地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周公握发吐哺,孔子克己复礼。 “礼”到底是什么?礼,最早就是祭祀的形式。到了周朝,也就是公元前700多年的时候,已经有了一整套关于“礼”的制度--“周礼”。简单地说,就是怎 么祭天、敬神、拜祖宗,什么时候祭,什么人在祭祀中该做什么等等。有人将中国礼仪分为政治和生活两大类,政治礼仪包括:祭天,祭地,祭宗庙,祭先人宗师,相见礼和军事礼,可见,一半以上的中国古代礼仪都与祭祀有关,这样的礼中充满了那个时代的气息,人类适应自然,顺应自然,农业一点点的成为主体。所以,礼的形成和社会环境以及社会主体是密不可分的,比如,中原祭土地神,渔民祭妈祖一样,其实都是人们心中的一种与自己职业,与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的期盼平安,顺利的希冀。生活礼包括:诞生礼,冠礼,飨燕饮食礼仪,宾礼,五祀:指祭门、户、井、灶、中溜(中室),傩仪。小到打扫房间,大到家族命运,古人的生活也都由礼掌握着。除此之外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古代注重血缘姻亲,所谓百行孝为先,古代的“二十四孝”就是很好的例子。在人际关系中,家庭血缘关系是最基本也是最亲密的关系。古代刑律中规定的“十恶”当中,跟家庭,尤其老人有关的就有两项:一个是叫做恶逆,一个是叫不孝。可见古人对家庭礼仪的重视和维护。孝顺的种子其实深藏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家庭礼仪中,除了对父母的孝,还有对兄弟的情,正所谓“兄良弟悌”。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夫妻、婆媳、妯娌之间如何融洽相处一直困扰着我们。“礼”在这之间起了很大作用。现代人可以从“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典故中了解古代家庭礼仪的一些常识。这些我们现在苦苦追求的答案,古人早在千年以前就告诉了我们。古人说“天、地、君、亲、师”,除了血缘至亲,老师在我们中国人眼中是有特殊地位的。有道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尊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