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牲畜林》“轻逸”形式
《牲畜林》“轻逸”形式
《牲畜林》是意大利作家伊泰洛?卡尔维诺的短篇小说,它以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描写了一个传奇的故事:农民朱阿的小母牛把一个德国兵引入众多牲畜藏身的密林之中,德国兵像猴子掰苞谷一样,不断地放下这个牲畜,去抓另外一个,而朱阿因各种原因举着猎枪不敢开枪,最后德国兵和一只野猫一起滚下石崖。人教社《外国小说欣赏》 (选修)把这篇小说编入以“结构”为话题的第六单元中。学习这篇小说,虽然“结构”是重点,但小说独特的视角和主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对《牲畜林》的解读,有人认为村民们缺乏政治觉悟,没有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只关注个人私利,思想麻木。这样的解读视角停留在对文本表面触摸的层面上,可以说是一种误解。我以为,虽然这篇小说七八岁的小孩子也可以读,但如果接近成人认知水平的高中生仍然停留在七八岁小孩子的解读层面上,那对经典是一种亵渎。
卡尔维诺的父亲是园艺师,母亲是植物学家,他自幼就与大自然结下不解之缘,从父母亲那里学到很多自然科学知识。与众不同的童年生活,给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的作品始终富有童话色彩――这是七八岁孩子能够读的前提或原因。但卡尔维诺又是一个形式上独树一帜,很难与别人混淆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手法高超,想象力充沛,思想深邃。如果仅仅停留在初级解读层面上实际上就是一种曲解误读。卡尔维诺是一位“一只脚跨进幻想世界,另一只脚停留在客观现实之中”的作家,透过表象背后的深层思考,才可能真正接近作家的创作意旨。
卡尔维诺在他的《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这是他1985年应邀赴美国演讲之前的遗稿。又称《美国讲稿》)中写道,“我的写作方法一直涉及减少沉重。我一向致力于减少沉重感”,“文学是一种存在的功能,追求轻松是对生活沉重感的反应”。他从神话原型、科学理论、文学创作等方面严谨地论证了“轻逸”的存在,说明这是一种深思熟虑的“轻”。而《牲畜林》在各个方面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创作观。“轻逸”可以理解为“轻灵、轻盈”,与“沉重”相对――这是解读《牲畜林》的一个关键点。卡尔维诺在《美国讲稿》中讲了一个欧洲古代传说,蛇发女妖美杜莎难于铲除,因为凡是正眼看见他的人都会变成石头。于是,帕修斯在出征的时候,便使用一面铮亮的盾牌作为镜子,在镜子里观看女妖,最终把女妖杀死。在卡尔维诺看来,和传说中帕修斯使用的盾牌的原理一样,文学不应该是对现实的简单再现(“正面反射”),而应该是轻灵、智慧的反映现实生活(“其他角度的反射或散射”)。他主张,文学应该有自己的视角,而非照搬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这样才能获得文学的生命力。了解作家的这些理论主张,是真正解读作品的前提。
纵观全文,只有小说中的“扫荡”、“游击队员”、“德国兵”等词语透露出战争色彩,德国士兵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动物们的恐惧,相反,各种动物在林子中像是举行一个盛大的狂欢节――这是作家以“轻逸”的形式消解战争的残酷。具体来说,作品的“轻逸”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幽默荒诞的情节
二战期间,在德国人占领的20个月的漫长时间里,卡尔维诺与弟弟积极参加了当地游击队组织的抵抗运动,卡尔维诺的父母亲曾因此被德国人羁押为人质。按常理说,他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表现战争,比如说写游击队惨烈的遭遇战或漂亮的伏击战,写游击队营救重要的人质等等――这是一般人的思路,也是俗套。 《牲畜林》虽然是一篇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但全文却没有战争的硝烟。小说中,朱阿有六次打算射击,其中五次准备射击却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发射。小母牛领着德国兵进入密林深处,朱阿思前虑后,双手发抖而瞄不准。德国兵手忙脚乱地抓猪,朱阿瞄准时被两个小孩阻止。从山洞里跑出的一只小羊,被德国兵抓住,老牧羊人出来恳求朱阿;而朱阿想瞄准但心有余力不足。一只火鸡逗引着德国兵往树上爬,最终压断树枝摔了下来,胖姑娘来给火鸡求情。接下来出场的是一只兔子,被抓住之后吱吱乱叫、左右扭动,一个小姑娘又恳求朱阿不要开枪。第六次是一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鸡的主人老太婆又出来阻止,但朱阿终于开枪射击,他的子弹一颗也没有打到德国兵身上。作家把最后的任务交给一只凶恶的野猫――牲畜的敌人。它和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掉下了石崖。延迟法的反复使用,使得各种牲畜(只有最后的野猫不是家畜)接连出场,成为故事的真正主角。牲畜们不管你是德国兵还是什么,它们只管在林子中间跑啊、跳啊,仿佛参加狂欢节。正是这种欢乐的景象让战争的残酷让位??自然的和谐。
同时,德国兵“猴子掰苞谷”,且每一次都是抓“小”放“大”――由小母牛到小猪、小羊,再到火鸡、家兔、老母鸡――很明显,这些荒诞举动是小说家在“说谎”。如何理解荒诞背后的用意呢?现代小说理论认为,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德国兵的荒诞举动表现了他的贪婪而又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