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信仰与信仰科学.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信仰与信仰科学

科学信仰与信仰科学   摘要:在现代社会,科学与信仰的关系是涉及社会的选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与信仰不是相互替代,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促进,既对立又统一的张力关系。科学使信仰富于理性,信仰给科学以强大的精神动力。科学与信仰的完美结合便是走向科学的信仰以及信仰的科学。   关键词:科学的本质;科学与信仰的关系;科学崇拜;信仰危机   中图分类号:B;C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2.01.015      科学与信仰的话题在现代社会有重要的意义。一些学者认为,当今社会产生信仰危机的根源在于人们对科学力量的过分崇拜,结果是人的物质生活日益丰盛,精神生活却日渐空虚,甚至无所依托;同时由于科技的滥用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进而危及到人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要求限制科学,为信仰留下地盘。另一些学者认为,目前中国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科技的落后,中国还没有经历现代化,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来说这一环节不可省,因此,当前中国不仅不能限制科学的发展,还要大力倡导发展科学。有鉴于此,如何看待科学与信仰的关系,不仅仅是纯学术问题,更是涉及社会的选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   信仰是一种社会现象。自人猿相揖别,人就未曾离开过信仰,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等质朴的原始信仰,到文明社会复杂的宗教信仰,再到理性信仰、非理性主义信仰,人们始终寻觅着自己精神的栖息地。其间虽不乏幼稚与荒谬,但人们还是虔诚地寻觅着,信仰着;否则,便觉精神空虚,迷惘而不知所向。《大英百科全书》认为信仰“指在无充分的理智认识足以保证一个命题为真实的情况下,就对它予以接受或同意的一种心理状态。”[1]。康德认为,对于某一判断,如果主观上坚信其正确性,而客观上却没有充分根据进行证明,这种判断就是信仰[2]。康德区分现象世界和自在之物的时候,也就区分了科学和信仰。在康德看来,现象世界可以为理性所认识;而“自在之物”只能凭借信仰去把握。这种区分的意义在于确定了科学和信仰的各自领域,既为科学的发展留出了空间,又不让科学僭越信仰的地盘,以免其损害人的尊严和生活的意义。黑格尔认为信仰是关于“绝对精神”的精神证明,或对真理的坚信[3]。弗洛姆认为信仰是一个人的基本态度,是渗透在其全部体验中的性格特征[4]。《辞海》将信仰定义为对某种宗教或主义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5]2123。李德顺教授从价值观层面论述了信仰的本质,认为信仰是人们关于普遍、最高价值的信念[6]。上述对信仰的解释虽有所不同,但都道出了信仰的本质,即信仰是主观上对某种事物的坚信。“信”者乃确信和信服之意,“仰”者乃敬仰和追求之意。信仰就是指因对某事物的确信而敬仰,进而追求。信仰有个人信仰和社会信仰之分。就个人而言,可以有不同的信仰,但不能没有信仰。信仰的有无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发展空间。没有信仰的人,就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和意义。就社会而言,要有自己的主流信仰,以统领和整合社会多元的信仰。信仰的有无往往决定一个社会能否和谐健康发展。没有信仰的社会就失去了发展的方向。信仰包含着对未来美好的追求,是个人和社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关于科学的定义一直是众说纷纭,韦氏字典将科学定义为从观察、研究、实验中所导出来的一门系统的知识[7]。瓦托夫斯基认为科学是一种应用一般定律或原理的有组织的或系统化的知识体[8]。达尔文认为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9]。《辞海》将科学定义为运用范畴、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5]1026。《现代汉语词典》认为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10]。李申主编的《高科技与宗教》一书中认为科学是人类对世界发展着的认识[11]。上述对科学的界定存在着不足之处。科学的主体是人,科学的对象是客观世界,科学的本质是探求事物的规律,科学的目的为了满足人的全面性需要。因此不能仅仅从客体方面片面地把科学看成是客观事物的冰冷的、静止的投射。人和科学是互为创造的过程。人正是拥有了科学,才从动物界提升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能够制造工具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并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这是科学造福于人的人性面。也正是科学具有与人的本质和内在需求相符合的人性的一面,才构成了人类推动科学持续发展的强大的内在动力。科学是属于人的,是人的科学。所以,要从主客体双重维度来把握科学。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讲的“真正的科学”就是从主客体统一的角度论述的。马克思认为不能仅从“外在的有用性”和满足人的“一般需要”来理解科学,这样的科学应是“感觉自身不足的”;而“真正的科学”应是与人的活动的丰富性相联系的,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并满足人的全面性需要的科学[12]306-307。英国科学哲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