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唐圭璋对常州词派理论继承与超越
论唐圭璋对常州词派理论继承与超越
摘要:唐圭璋由于师承等原因,与常州词派有很深的渊源。在常州派词家中,受周济、况周颐两人的影响最大,对“拙重大”、“出入说”等理论均有很好的阐发或实践。但他并未被常州派所束缚,在如何评价张惠言理论、姜夔历史地位以及强化“真情真性”、倡导“抒发灵性”、“赋体白描”等问题上,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化特征。唐圭璋最终突破常州派的藩篱,形成自己的词论特色。
关键词:唐圭璋;常州词派;“拙重大”
中图分类号:l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608(2012)01-0138-10 收稿日期:2011-11-2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09YJA751028);上海市哲学社科规划课题(2007BYW003):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B404)
作者简介:朱惠国,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241
唐圭璋先生(以下称唐圭璋)是现代词学大师,施议???先生以为,“其于词学文献、词学论述以及倚声填词诸多方面之卓越建树已载入史册”,但由于唐圭璋在词学文献方面的贡献特别巨大,以致其他方面的成就往往被遮蔽,乃至被忽略。如唐圭璋的词学论述也能十分丰富,可惜至今尚未被系统梳理与阐发,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出自于常州派,但对于具体论述以及与常州派的渊源、区别以及创新与贡献,则较少为人道及,殊感遗憾。本文以唐圭璋留下的文字为依据,并联系相关背景资料,专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以期抛砖引玉。
一、唐圭璋的词学师承
与常州派的理论渊源
唐圭璋一生中有两位重要的老师与词学相关。第一位是他考入南京第四师范学校后的校长仇?。仇?字亮卿,一字述庵,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也是重要词人。与石凌汉、孙浚源、王孝煌号称“蓼辛社四友”,参与南京“如社”、上海“午社”的活动,是其社友之一。著有《鞠?词》2卷,还辑有《金陵词钞续编》6卷。但仇?是在五十岁以后,即上世纪二十年代始着力于词学,对唐圭璋的实际影响并不大。
真正对唐圭璋词学生涯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他考入东南大学后遇到的词曲名师吴梅。唐圭璋《吴先生哀词》:“计予从先生十六载,勉予上进。慰予零丁,示予秘籍,诲予南音。书成乐为予序,词成乐为予评。”可见过往之密与影响之深。唐圭璋在回忆东南大学读书情况时说:“吴师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备课充分,教学认真……他所开的课程有:词学通论、词选、专家词、曲学通论、曲选等。这些课程,我都选修了,因此获益很多,研究词学的兴趣也更浓厚了。但由于词曲范围太广,自己的力量不够,只得专致力于词……师在校除教课之外,还组织词社、曲社,与学生一起习作。”很显然,唐圭璋在吴梅的课堂上受到熏染和严格训练,并以此为起点,开始了几十年的治词之路。因此要探究唐圭璋的词学渊源,不能不从吴梅人手。
吴梅的词学倾向比较多地体现在他的《词学通论》一书中。该书原本是作者在大学教书时的讲义,联系唐圭璋曾选修吴梅“词学通论”、“词选”、“专家论”三门课的事实,该书可以视为最直接影响唐圭璋的依据。吴梅词曲兼擅,就其词学而言,对唐圭璋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常州词派的词学倾向,其二是从词的本身进行研究的词学理念。但唐圭璋在接受常州派的观点时,并未盲从,如果细察吴梅和唐圭璋的词学观点,还是可以看出两者的同中之异。这种异,主要表现在对常州派创始人张惠言的态度上。
吴梅对张惠言评价甚高,以为“皋文《词选》一编,扫靡曼之浮音,接风骚之真脉,直具冠古之识力者也。词亡于明。至清初诸老,具复古之才,惜未能穷究源流。乾嘉以还,日就衰颓。皋文与翰风出,而溯源竟委,辨别真伪,于是常州词派成,与浙词分镳争先矣。”落实到对词的认识,其基本观点也与张惠言一致。如对词的本质认识,《词学通论》绪论开宗明义,以为“词之为学,意内言外”。意内言外是张惠言对词的界定,是其词学理论的核心。吴梅此处直接借用其语,表达自己对词的看法。与此相关,在词的表现手法上,吴梅也与张惠言一样,非常强调比兴寄托,认为“咏物之作,最要在寄托。所谓寄托者,盖借物言志,以抒其忠爱绸缪之旨。‘三百篇’之比兴,《离骚》之香草美人,皆此意也。”至于比兴寄托的具体手法,也与张惠言相近,显得比较保守。如他在谈寄托问题时曾解读王沂孙的《齐天乐?蝉》:
“宫魂”“馀恨”,点出命意。“乍咽凉柯,
还移暗叶”。慨播迁之苦。“西窗”三句,伤敌
骑暂退,燕安如故。“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
如许”二语。言国土残破,而修容饰貌,侧媚
依然。衰世君主,全无心肝,千古一辙也。
“铜仙”三句,言宗器重宝,均被迁夺,泽不下
逮也。“病翼”二句,更痛哭流涕,大声疾呼,
言海岛栖迟,断不能久也。“余音”三句。遗
臣孤愤,哀怨难论也。“漫想”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