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快速性状鉴别.docVIP

中药材快速性状鉴别.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材快速性状鉴别

中药材快速性状鉴别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250-01    中药材是指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供药用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及其制成后的各种药物。东汉以前(公元前25年)的《神农本草经》就已经有了使用中药材的记载。有关中药材鉴别的论著很多,在具体的药品监督执法中经常使用的是传统的经验鉴别法或者称之为性状鉴别法,一般为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和火烧等简单易行的方法,现将部分常用的鉴别方法归纳如下:?   1 眼看用眼睛观看中药材固有的外观特征例如形状、大小、颜色、质地、表面或断面特征。    1.1 形状是较固定的外形特征,老药工描述术语很形象,如;白芷见“疙瘩丁”;蕲蛇的吻端向上称“翘鼻头”;川贝为“怀中抱月” 防风为“蚯蚓头”; 海马为“码头蛇尾瓦楞身”;等来形象描述中药材的外观形状特征。中药饮片多数切成片或段等规格,根及根茎类有圆片状、不规则片状、段状等如片状的大黄、川芎、白芷、黄芪;段状的有天麻、五加皮、柴胡,皮类有卷筒状(厚朴)、条片状等。部分细小的药材及名贵药材则保留整体,需要仔细独照特征鉴别,如名贵药材“冬虫夏草”虫体似蚕,长3-5公分,表面深黄色或红棕色,全身有足8对,质脆,体有环纹20-30条。    1.2 大小主要是粗略估计(或用测量法准确测量)药材体积的大小、粗细、长短、直径大小、厚薄等可辨真伪。如贝母,平贝母略大于川贝母;重楼则用细小的非正品代替等。    1.3 颜色药材的颜色一般较固定,但因产地不同,加上条件变化,储藏不当会发生改变。但会引起药材质量降低,如: 薏苡仁、莲子用硫磺熏后呈白色,改变质量。黄芩表面为棕黄色是以黄色为丰(两种以上复合色以后一种色调为丰),断而黄色,加工不当会成为污绿色,则质量降低。    1.4 质地是指药材的软硬、坚韧、刚柔、疏松、致密、粘性或粉性等特征。如玉竹、天冬粘性;当归油润;郁金角质等。    1.5 表面观察药材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皱纹、皮孔、毛茸,单子叶植物根茎及球茎表面节上有膜质鳞叶、须根痕;蕨类植物根茎有鳞片、毛;叶类中药的上下表面有茸毛等。这些特征的有无和程度,??是鉴别中药的主要条件之一。如天麻上端干枯芽孢称“鹦哥嘴,中间点状突起称“潜伏芽”,底部圆形凹陷疤痕称“肚脐眼”等。    1.6 断面观察药材自然折断面,如有无粉末飞扬(白藓皮)、响声、难易等,是否平坦、颗粒性、纤维性、胶丝(杜仲)、有无裂片状或层层剥离以及检查是否掺有异物。饮片切面,观察纹理(槟榔切面有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裂隙、筋脉点、油点、小孔等。如:“菊花心”(黄芪):“车轮纹(防已)。“云锦纹”(何首乌);“罗盘纹”(商陆);“同心环”(牛膝)等。?    2 手摸法    用手触摸药材,判断药材的软硬、轻晕、,光滑、粗糙及干湿程度。使用捏压法、手衡法、手摸法、手抓法、于搓法。如用指甲划厚朴有油性;轻重测沉香;葶苈子、车前子、菟丝子水润后有黏滑感;取麝香仁少量用手搓之能成团,轻柔即散,不应粘手、染手、项指或结块。?   3 鼻闻法    3.1 有些中药材臭气浓烈或有特殊臭气,如阿魏具有强烈持久的大蒜样臭气;败酱草、芦荟、斑蝥臭气特异;五灵脂气腥臭,并带有柏树叶样气味;土鳖虫气腥臭,但不应带败油气;草果(种子)、蜈蚣以及鸦胆子破碎后有强烈特异乃至刺鼻的臭气;鸡矢藤有鸡屎样特异臭气;雄黄燃之有强烈蒜臭,并生黄白色烟气;硫磺具特异臭气,燃之发蓝色火焰,并放出刺激性二氧化硫臭气;关木通气本微,但摩檫残余粗片有樟脑样臭气等。    3.2 有些中药材香气扑鼻,且一般以香气浓郁者为质佳;沉香气香而持久,且在燃烧时香气强烈,伴有浓烟,而香加皮气香浓厚,这是和与其相貌相似的地骨皮的主要鉴别。如麝香、苏合香、安息香、丁香、木香、香附、降香、藿香、香橼、香薷等命名中带有“香”字的中药材多具有浓郁的芳香气味;荆芥、高良姜、当归、白芷、蒿本、莪术、石菖蒲、苏梗、辛夷、枳壳、厚朴、吴茱萸、蛇床子、砂仁、独活、肉豆蔻、白豆蔻、草豆蔻、红豆蔻、青蒿、茵陈、益智仁、佩兰等也气味芳香,其中益智仁、肉豆蔻(破开后)等芳香强烈刺鼻。?   4 口尝法    是通过口尝药材的味判断。味分7种:酸、甘(甜)、淡、辣、苦、成、涩。舌头不同部位对不同味道的味感灵敏度是不同的,舌尖对酸、甘;舌根对苦;两前侧对酸;两后侧对成较为敏感。如乌梅、木瓜以味酸为佳;黄连、黄柏以味苦为佳;甘草、党参以味甜为佳;肉桂以味甜辣为佳等。有毒的中药,口尝时须小心,尝后立即吐出并漱口以免中毒(乌头、雪上一枝蒿、白附子、狼毒等)。中药材气味有异或改变,要考虑品种和质量的问题,不能轻视。?   5 水试法    5.1 某些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