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eclgy: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微生态
* 第七章 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 生态学(ecology): 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 : 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研究微生物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与宿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医学微生态学: 研究寄居在人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的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人体以及微生物和人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学科。研究的内容:微观生态平衡,生态失调,生态调整。 第一节 正常微生物群 概念与分类 (一) 概念: 正常微生物群(normal microbiota) 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眼结膜、口腔、鼻咽、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粘膜中的不同种类和数量对人体无害而有益的微生物称为正常微生物群。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定植于人体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粘膜中的细菌。 (二) 分类: 1. 按生境分: (1) 原籍菌(autochthony) 常住菌:resident flora: 相对固定,伴随终生;密度高,免疫原性低。 (2) 外籍菌(allochthony) 暂住菌:transient flora;passenger flora: 匆匆过客,流动性大,有潜在致病性。 2. 按关系分: (1) 共生菌(symbiotic flora): 与原籍菌有共生关系的细菌。 (2) 寄生菌(parasitism flora): 与宿主有寄生关系的细菌。 二、分布与组成 (一) 分布 不同宿主、不同部位分布不同。人体携带的微生物总重量约为1271g,其中肠道占1000g。(P106 表7-1) (二)组成 一般菌群 微生态系统 (microecosystem) 原籍菌:优势菌群 共生菌 外籍菌 三. 生理作用 1.生物拮抗(antagonism):抵抗外来致病菌,维持正常菌群内部的平衡,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①.生物屏障作用:竞争黏附,形成微菌落(microcolony) 生物膜(biofilm) 定植抗力(colonization resistance); ②.化学屏障作用:产生有害代谢产物,抑制其他细菌; ③.营养竞争作用。 2.营养作用:参与机体代谢,产生维生素等供人吸收; 3.免疫作用: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刺激免疫系统应答; 4.抗衰老作用:产生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清除自由基(O2-); 5.抗肿瘤作用: ①.产生自身抑癌产物; ②.激活巨噬细胞等发挥免疫功能抑制肿瘤。 四. 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 微生态系:由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环境)组成,是宿主常驻微生物群与宿主生态区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一) 口腔微生态系 1.已发现细菌500多种; 2.口腔链球菌为优势菌群,约占培养菌总数 的60%; 3.口腔不同部位菌群分布不同; 4.口腔菌群失调可引起多种口腔疾病。 (二).食管与胃 1.食管上部微生物群组与口腔接近,下部与胃接 近,食管中尚未发现原籍菌。 2.胃内原籍菌为乳杆菌、幽门螺杆菌和酵母菌。 幽门螺杆菌与胃炎、胃溃疡及胃癌有关。 (三).肠道 1.量大:肠道微生物约占人体微生物总量的80%. 2.细菌为主:占粪便重量的30-40%。 3.厌氧菌居多:为需氧菌的100-1000倍。 4.小肠生态系与大肠生态系:菌量至上而下逐渐 增多; 5.肠道正常微生物群的类型: ①.致病性类型: 主要包括韦荣球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及假单胞菌。菌量少,病理情况下,可大量繁殖致病; ②.互生类型: 主要包括双歧杆菌、类杆菌等,数量多,对人体有益; ③.中间类型: 主要包括乳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既有生理作用,也有病理作用。 6.肠道内正常菌群的调节机制: ① 胃酸的作用,多数细菌被杀灭; ② 肠蠕动使大量细菌被排出; ③ 肠道分泌物如胆酸、溶菌酶等可抑制细 菌生长; ④ 微生物群相互作用保持平衡稳定状态。 (四).阴道 常驻菌主要为乳杆菌、肠杆菌、丙酸杆菌等,乳杆菌为优势菌群。 (五).呼吸道 ①.有21个菌属,200多种细菌,细菌类型相对稳定; ②.鼻腔液中以厌氧菌为最多,气管和支气管仅有少量细菌,细小支气管以下部位无菌; ③.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可刺激机体产生全身或局部特异性抗体,是机体重要的生物屏障。 (六).皮肤 常驻菌:表皮葡萄球菌、丙酸杆菌、类白 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非常驻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民航招飞pat测试题及答案.doc VIP
- 阿里人才盘点实践.pptx VIP
- 唐山丰南区有关招聘职业高中、足球特色校教师简章.PDF VIP
- 新版《铁路调车作业标准》电子版.docx
-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高等数学(D)》2025 - 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docx VIP
- 贵州企业招聘:2024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秋季招聘58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广联达BIM5D+3.5操作手册.pdf VIP
- 17 猫 课件(共29张PPT)(完整版).pptx VIP
- 投资项目投资风险分析与评估方案.docx VIP
- 05X101-2_001地下通信电缆.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