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微挤压试验原理.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塑性微挤压试验原理

实验项目名称 塑性微挤压成形实验 实验学时 3 指导教师 齐乐华,周计明 实验地点 航空楼D315 实验对象 本科四年级第一学期 可选人数 2-3 塑性微挤压成形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文:塑性微挤压成形实验 英文:Plastic Micro-extrosion Experiment 面对专业 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开课学期 第七学期 实验学时 3学时 实验指导书 书名:《塑性微挤压成形实验指导书》 编写:周计明 郑善伟 审核:齐乐华 教授 实验室地点 航空楼D315 主笔 周计明 实验的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实验课程是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开设的重要实践性环节,对于培养和提高本科生独立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一系列以设计性为主的实验,让学生了解塑性微挤压基本原理,加深对尺度效应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合理规划实验的逻辑思维能力。该实验使课程理论与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的动手能力,巩固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研究作风。 主要仪器设备及其型号 压电陶瓷 PSt150/20/18 VS25 称重传感器 YZ247S 压电陶瓷驱动电源 HVA 系列 仪用放大器 INA118 LVDT位移传感器 100MHR 数据采集卡 研华PCI-1710 万用表 DT9205数字万用表 考核方式 实验考核总体分为三部分 实验前复习微挤压基本原理,阅读压电陶瓷驱动电源说明书:20% 实验操作:60% (1)完成实验内容给定的工作,顺利挤出试件:40% (2)修改不同参数,了解不同参数下的意义:20% 实验报告质量:20% 四、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类型 内容提要 学时分配 每组人数 主要仪器及配套数 授课实验室 实验者类别 1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练习 技术 基础 1, 使用压电陶瓷控制电源测量电压 2, 使用称重传感器测量重力 1 2~3人 1、压电陶瓷 PSt150/20/18 VS25 2、称重传感器 YZ247S 3、DT9205数字万用表 航空楼D315 本科生 2 塑性微挤压实验 技术基础 实验1:室温下,不同速度下使用Φ4×4铅圆柱体坯料进行微挤压,观察试件的微挤压成形过程,记录实验参数及压力、位移等实验数据和相关曲线; 实验2:在不同预紧力下,用Φ4×4坯料挤压微型齿轮,观察记录不同预紧力下挤压力的大小以及成形齿轮的轮廓长度; 实验3:用Φ3×4铅圆柱体坯料进行挤压实验,与Φ4×4尺寸下作出比较,记录实验数据,分析不同尺寸下挤压力的变化及是否表现出尺度效应。 2 2~3人 1.压电陶瓷 PSt150/20/18 VS25 2.称重传感器 YZ247S 3.压电陶瓷控制电源 HVA 系列 4.仪用放大器 INA118 5.LVDT位移传感器 100MHR 6.数据采集卡 研华PCI-1710 7.万用表 DT9205数字万用表 航空楼D315 本科生 五、有关说明:(主要填写对本课程实验教学建议,如: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选用、先修课程、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手段、项目更新、改革等。) 本实验课所关联的理论课程建议学生查阅以下参考资料: [1]申昱, 于沪平, 阮雪榆. 金属微成形技术[J]. 塑性工程学报. 2003(06): 5-8. [2]董湘怀, 黄树槐, 李志刚. 塑性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J]. 中国机械工程. 2000(09): 1074-1078 [3]谢延敏, 于沪平, 阮雪榆. 微成形技术的研究现状[J]. 中国机械工程. 2005(10): 935-939. [4]雷鹍, 张凯锋. 金属微成形中尺度效应的探讨: 第九届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第二届全球华人先进塑性加工技术研讨会[Z]. 中国太原: 2005 实验准备: 实验前应让学生认真阅读电子器件说明书,了解各电子元器件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在教学组织上,应该在理论课程完成4~5周后,开始本实验课程,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大量信息资源来为实验服务,根据实验内容,可以预先让学生通过电子网站查阅实验原理中理论部分以及实验电器参数。 在保证最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