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的的陈述-TheEducationUniversityofHongKong
香港教育學院
小學教育榮譽學士課程(四年全日制(2002-06)
常識主修科
單元名稱:兒童科學學習
單元編號:SCI1002C
組別:2
導師:蘇詠梅博士
研習專題:《聲音》
繳交日期:27/5/2003
目錄
一.引言-----------------------------------------------------2
二.目的的陳述--------------------------------------------2
三.研習步驟-----------------------------------------------2
四.問卷調查-----------------------------------------------3-4
五.問卷調查結果和分析--------------------------------5-6
六.分析總結-----------------------------------------------6
七.教學步驟-----------------------------------------------7-8
八.討論及反思--------------------------------------------9-10
九.參考文獻-----------------------------------------------11
十.附錄-----------------------------------------------------12-16
鳴謝-----------------------------------------------------17
一.引言
學生學習科學前,無論是自然現象、科學定義、科學解釋等,學生皆有個人對此的先有概念,這些概念往往不是課程編者和教師所認為的或科學家可接受的正確概念,此稱為「迷思概念」。所以,學習不是將新的概念或想法填滿到學生的腦袋裏,而是概念改變、建構和接受正確的概念。
因此,教育實踐呼喚教育的理論,教育的挑戰迫使教育理論跳出純思辦的框架。填鴨式的教育不能使學生真正建立正確的概念知識,對科學知識吸收未能有所進益。作為教師,便要不時檢討和反思教學之效能,在改革與實踐的過程中,錘煉其銳利、更有深度的教學。
二.目的的陳述
就一個選擇的科學主題,透過自己設定的問卷(問卷調查)了解小學生對該主題的認識,從而理解小朋友認識科學時產生的想法。就其水平和情況,以及運用到教學的理論和應用,設計適合的教學方式和活動,糾正他們謬誤的科學概念以及讓他們建立具科學性的理解。
三.研習步驟
在選取的主題(聲音)下,選取一個範疇(聲音的產生與傳送)作為教學內容。選取了教學內容後,設計一份問卷訪問兩名小三和兩名小五學生,找出他們對主題的已有概念。調查紀錄後,把兒童的科學理解與科學一致認同概念作比較,進而分析兩者有差別的原因。針對所得的分析,設計合適的教學活動。之後,在兒童科學學習課堂上進行小組匯報、互評和自評,分享和反思所計劃的教學方法。最後,個人反思及檢討設計教學活動之效能。
四.問卷調查
專題範圍:聲音的產生與傳送
調查形式:問卷調查
訪問學生:兩名小三和兩名小五學生
教學對象:小四學生
調查方法:在遊樂場訪問小朋友,進行逐一個別訪問,對象為小三和小五的小朋友。
問卷內容:
有什麼方法能令物體發出聲音? (答案可多於一個)
物體(聲源)為何能夠產生聲音?
當二人身處太空時,二人能否對話溝通?為什麼?
何謂聲波?
左為物體(聲源);右為耳朵,試將聲波畫出來!
何謂聲音的頻率?
6. 物體振動得越快(頻率越高),聲音變得越?
a. 清脆(音調較高)
b. 低沉(音調較低)
c. 不變
物體震幅越大,聲音變得越?
強 b. 弱 c. 沒有變化
聲音的強弱與距離有何關係?
a. 聲音越強,傳得越遠及聲音越弱,傳得越近
b. 聲音越強,傳得越近及聲音越弱,傳得越遠
c. 兩者沒有相對關係
五.問卷調查結果和分析
訪問結果(可參考附錄1-4) 科學一致認同概念 分析 1. 三名學生只想出怕打的方法;一名想出踢能使物體發出聲音。 吹、敲、彈、拍、摩擦等不同的方法能令物體發出聲音。 受訪者只能道出一種能令物體發出聲音的方法,答案較為片面,這可能學生對一般事物缺乏察覺心及興趣,沒有留意到很多不同的方法能令物體發出聲音。 2. 兩名小五學生不知道原因;另兩名小三學生只說出使物體發出聲音的方法(分別是郁動和磨擦物體)。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 反映出他們不知道物件能產生聲音的原因、兩名小三學生將使到物體發出聲音的方法和物件能產生聲音的原因兩者混淆。 3. 四名學生認為他們不能對話溝通,他們認為沒有空氣作為介質。其中一名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