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紫外发展史
2.1 紫外在饮用水中的消毒历史
回顾紫外线消毒技术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早在1877年,Downe
和Blunt就发现太阳光具有杀菌消毒能力这一奇特现象,1901年汞蒸汽紫外灯
管面市,1910年,Henri、Helbronner和Recklinghausen在法国马赛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台使用紫外线灯管消毒的水消毒设备,1929年,Gates开始研究紫外线对微生物的灭活作用与微生物核酸吸收紫外光之间的内在联系。到了20世纪50年代,涌现了大量的关于紫外线消毒和微生物灭活方面的机理性研究。尽管20世纪上半叶已经奠定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传统氯消毒工艺的低成本优势和早期紫外线消毒设备在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是严重地阻碍了紫
外线消毒作为一种新型饮用水消毒技术的广泛应用。直到1955年,瑞士和奥地
利才第一次将紫外线消毒运用到市政水处理中。七八十年代,由于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传统氯消毒存在各种有害副产物,紫外线消毒在挪威和荷兰逐渐成为水消毒的主流工艺。至2001年底西方已有2000多家自来水厂采用了紫外消毒技术,占自来水厂总数的10%以上,并且大量的紫外消毒技术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之中。由于紫外线消毒在环保及人身安全方面的突出优点,欧洲及北美的许多国家将紫外线消毒列为用水终端和用户进水端及小型给水系统中的首选方法。尤其是发现自来水中存在隐孢子虫后,美国已经将紫外消毒工艺作为自来水消毒的最佳手段写入供水法规中。
国内研究、生产和应用紫外消毒器者为数尚少。最早的关于紫外线用于水
消毒方面的研究报道发表于上世纪60年代初。后来,丁南瑚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提出光源发出的紫外强度、反应器结构和进水水质都是影响消毒效果的关键因素;徐志通等人对UV消毒器进水水质要求,工作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了分析。上世纪80年代以后,紫外消毒技术开始在管道直饮水、污水处理和相关工
业方面得到应用。近年来在防止高位水箱二次污染及小型供水系统中应用的较
多。如北京“欧陆经典一万兴苑”小区饮用净水工程等一些高层建筑中都采用UV消毒器处理水。多元水环保技术产业(中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封闭式消毒器可处理100—500 m3h水量,并且在游泳池的循环水消毒中已有应用,模块化敞开式消毒器可根据用户需求具体设计安装。烟台市套子湾污水厂的深度处理采用了敞开式紫外消毒工艺,可向城市提供4x104m3/h的工业回用水,目前运行状况良好。另外,燕京啤酒厂在净水工艺中也应用了相关技术。紫外线水消毒与常见的诸如液氯、臭氧等化学物质消毒不同。Snowba Hornsey指出,普通的化学物质是通过破坏、损害细胞结构,干扰新陈代谢阻碍生物合成达到消毒的目的。而紫外线对微生物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核糖核酸RNA)有破坏作用,使得微生物在吸收了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后,DNA结构发生破坏,细胞失去活性,无法繁殖,细菌数量大幅度减少,从而达到灭目的。研究显示,不同的紫外线照射剂量对核酸的破坏形式是不同的。机理是:在微生物细胞核中,由磷酸二脂键按嘌呤和嘧啶碱基配对原则而连来的多核苷酸链RNA和DNA,能够吸收高能量的短波紫外辐照。对紫外光的吸收可以使相邻的核苷酸之间产生新的共价键,从而形成双分子或二聚物。嘧啶分子,尤其是胸腺嘧啶的二聚现象是最常见的。细菌和病毒DNA中众多腺嘧啶形成二聚物阻止了DNA的复制及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使细胞死亡。研究同时发现,经过低剂量紫外线辐照后的微生物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生物自身的酶系统可以对紫外线辐照受损的DNA、RNA部分进行修复。修复可归纳为光修复和暗修复两类。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增加拟定的辐照来抑制修复活动,提高微生物灭活率。
两种自我修复机制如下:
光修复:微生物体内的酶系统受到低剂量的310 nm和490 nm的光源(见光区域)辐照后会被激活,会打断紫外线辐照产生的嘧啶二聚体上的共价链而实现光修复或光复活。Knudson发现细菌能利用酶系统进行光修复。病毒没有必要的酶,但能借助宿主细胞体内的酶进行光修复活动。Linde究Giardia时没有发现16~40 mJ/cm2消毒范围内的光复活现象。然而,另一究指出在非常低的剂量范围内(0.5 mJ/cm2) Giardia 存在光修复现象 。ShinOguma 指出Cryptosporidium存在光修复。
暗修复:暗复活被定义为任何不需要光参与就能实现的修复过Knudson发现细菌存在暗修复。病毒没有必要的酶,但能借助宿主细胞体内进行暗修复活动。Linden在研究Giardia时没有发现16~40 mJ/cm2消毒范围暗复活现象。Shin,Oguma都指出Cryptosporidium存在暗修复。
紫外线剂量与微生物灭活率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函数关系,可用紫外线剂量-
灭活率响应曲线表达。紫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