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医学检验) - 第四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医学检验) - 第四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 分子结构 —— 液态镶嵌模型 被动转运 概念:物质顺电位差或浓度差不耗能的转运过程。 特点: ①顺电-化学梯度进行,不耗能 ②依靠或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 分类: ①单纯扩散 ②易化扩散 Na+、K+ 在细胞内外的分布 入胞 出胞 前负荷: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 初长度:肌肉收缩前的长度。 概念: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 基本方式 :反射 特点 : 迅速、精确、局限、短暂 .概念: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的作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 .分类 (1)全身体液调节 (2)局部性体液调节 .特点 :作用缓慢、范围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参与体液调节的多数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它成为神经调节传出途径中的一个环节。这种以神经为主导、有体液参加的复合调节方式,称为神经一体液调节 。 细胞的生理功能 (二)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肌原纤维 肌管系统 肌小节 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肌丝滑行学说 肌肉收缩时,在每一肌小节内发生了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滑行,相邻的Z线互相靠近,肌小节长度变短。 肌原纤维 粗肌丝 细肌丝 肌小节 是肌细胞收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 2条Z线间的区域 =1/2明带+暗带+1/2明带 肌管系统 横管系统:T管 纵管系统:L管 肌膜内凹而成。将肌膜AP传至细胞深处 也称肌浆网,纵管靠近横管处的膨大部分称终池(钙池) 。 三联体 T管+终池×2 = 是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收缩过程耦连起来的关键部位。 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 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 横桥摆动 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 分解ATP释放能量 原肌球蛋白位移, 暴露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肌钙蛋白的变构 肌细胞兴奋时,肌浆中[Ca2+] ↑ 肌浆网膜[Ca2+]↓ Ca2+与肌钙蛋白解离 原肌凝蛋白复盖的 横桥结合位点 骨骼肌舒张 细胞的生理功能 (三)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概念 把肌细胞的兴奋(电活动)与肌细胞的收缩(机械活动)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过程 耦联的结构基础 : 三联体 耦联物(耦联因子): Ca2+ 细胞的生理功能 (四)骨骼肌收缩的形式 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 单收缩与复合收缩 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 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 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 注: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与肌肉收缩时所遇 到的负荷(后负荷)大小有关: ①当后负荷小于最小肌张力时,出现等张收缩; ②当后负荷等于或大于最大肌张力时,出现等长收缩; ③正常人体骨骼肌的收缩大多是混合式的, 而且总是等长收缩在前,当肌张力增加到超 过后负荷时,才出现等张收缩。 1.0 1.5 2.0 2.5 3.0 3.5 4.0 0 20 40 60 80 100 初长度(mm) 收缩力 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愈大,初长度愈长,收缩力愈大; 最适初长度时,肌肉收缩能使肌肉产生最大张力; 前负荷过大,初长度过长,收缩力降低。 前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单收缩与复合收缩 单收缩 强直收缩 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引起一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肌肉受到连续刺激,产生单收缩的复合。 ①不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增加时,单收缩就会发生融合,后一次收缩叠加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内,表现为锯齿状的收缩曲线。 ② 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进一步增加时,后一次收缩叠加在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内,表现为平滑的收缩曲线。 第二节 人体功能的调节 一、内环境与稳态 二、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三、生理功能的反馈性控制 内环境与稳态 人体功能的调节 内环境的概念 即细胞外液,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内环境稳态 细胞外液的各项物理、化学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内环境稳态 。 含义:(1)稳定的:不随外环境的变动而变动 (2)动态平衡:这种稳定状态不是静止不变的,是在微小波动中保持相对稳定 如:代谢使CO2增加和pH降低,呼吸增强,使其恢复 呼吸功能障碍,呼吸性酸中毒 内稳态的意义:是细胞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人体功能的调节 神经调节 概念: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反 射 结构基础:反射弧 类型 : ⑴非条件反射 ⑵条件反射 刺激──→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反射 反应←── 效应器 ←── 传出神经 ←──中枢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形成时间: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