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究生课程(论文类)2014 / 2015 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 学术规范与课题设计亚文化的新部族特征亚文化的新部族特征网络亚文化 部族
目录
1.1研究背景
的提出
意义
4研究方法
1.4.1内容分析法
分析法
1.5综述
的研究
的研究
2.1的后亚文化转向
和网络文化的关系
部族的概念新部族特征分析分析
结论[1]以及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2]的寓言是从传统的大众媒介的角度来分析媒介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的。而我们步入信息社会特别是网络以及覆盖了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在认识到媒介依然具有强大的文化塑形功能的同时,反思原有的文化理论并且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对媒介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做出研究。
网络文化的兴起,特别是以青年人为主体的文化活动当中,日益呈现出后亚文化的特征。网络呈现出来的碎片化特点使得在接受一种文化时随意性增强,各种风格各异、吸引人们眼球的符号成为文化消费的风格。网络文化呈现出的去中心化的特点使得一个个元叙事在网络当中失去了原本神圣的地位,不断被小叙事们所消解意义。正如费瑟斯通所说:“文化去中心化(decentring of culture))[3]后现代的各种特征在网络文化当中都一一得到了体现。那么在这样一种被鲍德里亚称为“飘忽的能指”的媒介环境下对网络亚文化的发展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1.2问题的提出
伯明翰学派在研究英国战后青年文化中形成的抵制/收编范式在20世纪90年代就受到了亚文化研究者的各种质疑。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到的就是在一范式之后,至今还没有一种能够让人能够信服的研究范式提出。但是网络亚文化发展至今伯明翰的亚文化抵制与收编理论已经不能够解释在当今网络文化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网络作为一种多元文化群集合甚至我们可以更大胆地认为网络文化就是亚文化群的集合,在这个文化群中每一个文化群都有它的合理性,抵制收编这种二元分析范式显然已经不适应了。受199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总体影响,原来以社会、经济、阶层、群体化的分野的那种分析模式,让位于新的分析框架:年轻人以某种特定的形式来自我娱乐、自我满足,并以此确认自己的身份。他们通过消费各种物品,尤其是消费各种时尚,来在同龄人圈子确认自己的存在或者地位,集体的风格差异和反叛消失了。[4]可以说,即使我们抛开网络文化的后现代文化倾向的特点不说,现今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对亚文化研究的后亚文化转向才是决定性的。“生活风格”、“空间”和“新部族”成为了后亚文化中被考察最多的三个名词。相较于西方,我国的后亚文化研究却显得相对滞后,对于理论的引进和本土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的学者在对亚文化或者是网络亚文化进行研究时运用地最多的还是伯明翰学派亚文化时期的抵制与收编范式,通过这一范式很难分析当前网络亚文化体现出来的流动的身份认同倾向,并且新的亚文化群体参与方式不是出于政治目标而是一种娱乐和消费风格的认同。所以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运用后亚文化理论对我国网络亚文化群体呈现出来的特征进行分析,并且讨论“新部族”的概念对于我国网络亚文化群体的适用性。
1.3研究的意义
中国当代传媒文化中存在着一个显著的复杂关系,即政治话语与娱乐话语的关系。这个张力具体呈现为中心化的政治话语与多样化的娱乐话语之间的平行和分离关系。这种状况的最大影响就是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当今大众文化的一种最活跃的形式其呈现出的娱乐话语日益突出尺度。其中的青年亚文化更是网络文化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网络亚文化的新部族特征进行分析,就是希望能够了解青少年在新媒体环境下文化参与方式的转变,以及在网络文化,后亚文化参与当中青少年的身份认同、群体认同的总体特征变化。更重要的是再引入西方后亚文化研究成果的同时对其进行本地化的分析,丰富我国的后亚文化研究。
1.4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以下两种:内容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
1.4.1内容分析法
对相关理论的梳理和论证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和论文资料。首先是需要对国外研究者著作和论文的梳理和论证;其次,是对国内研究者书籍和论文进行解读和评述。通过国内外的对比,分析国外的理论概念是否能够符合我国网络亚文化实际状况。
1.4.2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主要通过对我国的社交网站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我国青少年在社交网站中的使用行为,从而考察其中表现出来的群体特征,将这种特征与“新部族”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网络亚文化的新部族特征。
1.5文献综述
1.5.1国外的研究
亚文化研究由来已久,阿尔伯特·科恩的解决问题理论,贝克的越轨理论和标签理论。被看做是亚文化研究的起源。[5]再次伯明翰学派对英国战后亚文化的研究中《通过仪式抵抗》[6]和赫伯迪格的《亚文化:风格的意义》[7]确立了抵制/收编的基本范式,并且通过符号学、社会学的理论研究了亚文化群体抵制的策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水稻的营养特性与施肥特点.pptx
- 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教案.doc
- 4 逆变电路--问题与要点2017.ppt
- 基于VC++和无线网络的文件传输系统.pptx
- 桃树高产施肥技术.ppt
- 20140526句容高效生产温室方案.ppt
- 11.沿海软土地基静压混凝土管桩施工通病控制施工工法.doc
- 养老建筑(社区)工程设计及管理导则课题研究阶段性汇报 20161025.pptx
- 文化项目沙盘申报书.doc
- 一所能永远记住每位学生音容笑貌的学校.ppt
- IIOT智泽吸顶式红外探测传感器ZZ-BGS-B1说明书.pdf
-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elping at home单元重点复习课件.pptx
- 统编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素养课件(第一课时).pptx
- BET操作注意事项 ASAP2420 用户手册.pdf
- 丛文警云网络报警视频一体机 CN6808 用户手册.pdf
- Cambridge剑桥 扬声器 C155 用户手册.pdf
- SMC 真空吸盘 风琴 ZP3P-JT CAT.CS100-128C 说明书.pdf
- 迷你智能手机用户手册.pdf
- Agilent Technologies (China) Co., Ltd. 分析仪器 online SPE-2DLC 应用简报.pdf
- Coolpad Coolpad酷派手机CP05COOL20Pro用户手册.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