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专业优秀论文 直接发酵法生产l-色氨酸的研究.docVIP

发酵工程专业优秀论文 直接发酵法生产l-色氨酸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酵工程专业优秀论文 直接发酵法生产l-色氨酸的研究

发酵工程专业优秀论文 直接发酵法生产L-色氨酸的研究 关键词:谷氨酸棒状杆菌 L-色氨酸 诱变育种 摇瓶发酵 接发酵法 菌株选育 摘要:本文以谷氨酸棒杆菌FC22为出发菌株,对直接发酵法生产L-色氨酸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采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比色法对发酵液中的L.色氨酸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对比色法中影响L-色氨酸含量测定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用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实验条件,得出了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比色法测定L-色氨酸含量的最佳检测条件,从而建立了快速测定发酵液中L-色氨酸含量的方法。在最佳检测条件下,L-色氨酸含量在0~15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593nm=0.0053C-0.0007,相关系数为R2=0.9975,回收率为98.5%-99.0%。 2.对出发菌株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FC22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进行初步鉴定和分析,对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确定了发酵过程中影响L-色氨酸积累的主要因素,从而为诱变育种的筛选工作做了准备。 3.以谷氨酸棒状杆菌FC22(Phe-+Tyramp;#39;+5MTR)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UV)、硫酸二乙酯(DES)逐级诱变处理,并采用磺胺胍(SG)、肉桂酸(CIN)作为抗性药物,通过摇瓶初筛和复筛、单菌落分纯以及连续传代试验测定,定向选育出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L-色氨酸高产菌株FC1013(Phe-+Tyr+5MTR+SGR+CINR),在未经优化的发酵条件下摇瓶培养3天,平均可积累L-色氨酸8.91 g/L,比出发菌株FC22产量提高了120%。 4.研究了菌株FC1013的摇瓶分批发酵条件。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优化了种子培养基组成配比;采用响应面分析试验法优化了发酵培养基组成配比;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发酵培养条件。在优化条件下,菌株FC1013摇瓶发酵72小时,平均可积累L-色氨酸9.79 g/L,比出发菌株FC22提高了141.7%。 正文内容 本文以谷氨酸棒杆菌FC22为出发菌株,对直接发酵法生产L-色氨酸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采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比色法对发酵液中的L.色氨酸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对比色法中影响L-色氨酸含量测定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用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实验条件,得出了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比色法测定L-色氨酸含量的最佳检测条件,从而建立了快速测定发酵液中L-色氨酸含量的方法。在最佳检测条件下,L-色氨酸含量在0~15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593nm=0.0053C-0.0007,相关系数为R2=0.9975,回收率为98.5%-99.0%。 2.对出发菌株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FC22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进行初步鉴定和分析,对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确定了发酵过程中影响L-色氨酸积累的主要因素,从而为诱变育种的筛选工作做了准备。 3.以谷氨酸棒状杆菌FC22(Phe-+Tyramp;#39;+5MTR)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UV)、硫酸二乙酯(DES)逐级诱变处理,并采用磺胺胍(SG)、肉桂酸(CIN)作为抗性药物,通过摇瓶初筛和复筛、单菌落分纯以及连续传代试验测定,定向选育出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L-色氨酸高产菌株FC1013(Phe-+Tyr+5MTR+SGR+CINR),在未经优化的发酵条件下摇瓶培养3天,平均可积累L-色氨酸8.91 g/L,比出发菌株FC22产量提高了120%。 4.研究了菌株FC1013的摇瓶分批发酵条件。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优化了种子培养基组成配比;采用响应面分析试验法优化了发酵培养基组成配比;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发酵培养条件。在优化条件下,菌株FC1013摇瓶发酵72小时,平均可积累L-色氨酸9.79 g/L,比出发菌株FC22提高了141.7%。 本文以谷氨酸棒杆菌FC22为出发菌株,对直接发酵法生产L-色氨酸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采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比色法对发酵液中的L.色氨酸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对比色法中影响L-色氨酸含量测定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用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实验条件,得出了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比色法测定L-色氨酸含量的最佳检测条件,从而建立了快速测定发酵液中L-色氨酸含量的方法。在最佳检测条件下,L-色氨酸含量在0~15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593nm=0.0053C-0.0007,相关系数为R2=0.9975,回收率为98.5%-99.0%。 2.对出发菌株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F

文档评论(0)

celkhn03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