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解析上册.ppt

  1. 1、本文档共1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解析上册

初中化学新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化学 教材分析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 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特点 教育目标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涉及内容丰富、广泛,以说明化学的意义、作用为主,渗透元素初步概念。 呈现方式上从“生活→生产→科技” ,从“过去→ 现在→未来”,以具体的事例或可能实现的设想展现化学的奇妙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材设计 教材特点 内容:一些最基本的学科概念 呈现:实验的观察+引导性分析(实验现象的解释) 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学习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 体验探究活动及化学学习的特点和乐趣。 初步学习观察、记录、分析等科学实验及写实验报告的方法。 观察和描述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提出问题(即实验课题,书上已给出) 制订计划(书上给出详尽的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与观察) 收集证据(书上给出明确的观察提问和记录要求,且留有填空) 解释与讨论(学生先描述各自的实验结果,教师后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反思与评价(书上给出学习化学的特点) 完成实验报告(书上给出探究活动报告)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假设和猜想:1.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 2.两种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不同 3.两种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 查阅资料: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 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 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设计并完成实验: 结论: 绪言和第一单元 ——对化学的认识上和基本概念、技能上的准备 绪言——开阔眼界、激发兴趣、了解化学的价值和元素及其与千变万化物质世界的关系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与联系,一些物理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观察、体验过程、练习方法(不要过早研究原理)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技能准备 在全书中的地位、作用 知识结构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材设计 几点说明 1、科学研究的领域总是在不断扩展,科学思维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适当发展求异思维) 2、混合物、纯净物只要求简单的区分 3、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多样化 4、开始记忆:P、O、C、N、He 5、提前给出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但不必做过多的解释 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材设计 几点说明 实验2-3,点燃硫之前,先伸入氧气瓶中试一试有无反应,让学生清楚反应条件的重要作用。 “讨论”2可能有多种不同答案,只要合理均应鼓励。 氧化和缓慢氧化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列举出更多例子,培养观察和思维习惯。 化学反应除用文字表示,可以开始引入符号表达,让学生慢慢熟悉并记忆化学用语,但只记忆元素符号(S、Fe、Al、Ne、Ar)。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方法。 练习连接仪器、装置气密性检查、氧气的制取和收集等操作。 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初步认识分解反应。 教材设计 几点说明 实验2-5,用双氧水制氧气,双氧水浓度很关键,浓-危险,过稀-现象不明显(市售的浓度往往已经不是30%,稀释后可能过稀) 分解反应的概念引出后,注意与前面所学的化合反应对照,找出区别。 制取氧气的装置图教材给出了一张绘制的图示,一张实物照片,意在让学生在对照中学习识认图示和绘制实验装置图。 记忆:K、Mn、Cl、H、Na 开放式习题 内容——与所学知识、技能相关的应用(重视联系实际)或训练 形式——动手、动脑,文字、口头,学校、家庭、社会,讨论、 调查、探究、思索(重活动) 功能——综合训练和培养多方面知识、技能、方法、情感、价值 观等(重能力) 答案——不唯一性,学生各显其能(重参与) 内容的选取与所学知识有关联 论题与生活、生产等也有紧密联系 题型是多元的,可有多种 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答案不惟一,可以有多种,不应强求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