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补不如食补”的饮食保健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药补不如食补”的饮食保健观

“药补不如食补”的饮食保健观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即遵循“药食同源”的原则。从广义的角度讲,食物与药物一样,来源于大自然,同时也能治疗疾病。直到今天,仍有很多食物被当作中药广泛使用,如大枣、莲子、芡实、山药、白扁豆、山楂、桑葚、梨、生姜、葱白、桂皮等。同样,也有不少中药,人们也常当作食品来服用,如枸杞子、首乌粉、冬虫夏草、薏米、金银花、西洋参等。正是由于食物也是药物,药物也作食用,食物也有性、味、归经之分,有着良好的食养、食疗的效果。所以,古代医家也常把食物的功用主治与药物等同起来。例如,牛肉作为食品,能补脾胃,益气血,古代医家就把牛肉的功效与中药黄芪划上等号。《韩氏医通》就曾直言:“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羊肉甘温,益气补虚,名医李东垣认为:“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将羊肉之功与人参并列。 古人还将一种食品的食疗功效比喻为一个中药复方的名方,这方面古籍中也有诸多记载。如清代医家张璐在《本经逢原》中说:“西瓜能解太阳、阳明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将西瓜比做清热名方“白虎汤”。清代名医王孟英曾说:“甘蔗榨浆,名为天生复脉汤”,将甘蔗汁的功用比做益气滋阴的名方“复脉汤”。梨甘寒生津,润燥止渴,《随息居饮食谱》云“绞汁服,名天生甘露饮”等等。 而中医方剂中将食物列入处方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如粟(胃风汤)、糯米(白虎汤、麦门冬汤)、蛋黄(黄连阿胶散、排脓汤)、豆豉(栀子甘草汤、葱豉汤)、红小豆(小豆瓜蒂散、红小豆汤、麻黄连翘红小豆汤)、大豆(大豆散、黄卷散)、白扁豆(香薷饮)等。学习、思考、探讨“药食同源”的道理,可以使人们进一步加深对食物食性的了解,自然对中国传统营养学就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1.“养生当论食补” 《儒门事亲》一书指出“养生当论食补”。从中华民族医学发展史中不难看出,中医学非常重视“营养”,并清楚地认识到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营养的重要性,认为每一种食物中都含有“精微”物质,所谓“后天之精”,即“水谷之精”。从营养学角度出发,采用食物以调养脾胃之气,是中医营养学的重要内容。 在运用“食补”的过程中,对“后天之本”——脾胃的功能十分重视,因此尤重保养脾胃之气,如服桂枝汤后“啜热稀粥”,即取其调和营卫,培补汗源(脾胃)之功;又白虎汤中用粳米,也在于保养胃气;十枣汤中用大枣,同样是取其甘温养胃补中之功。 无论从养生防病,还是治疗疾病的角度,中国人对如何选择食物,合理安排膳食,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在疾病防治中对食物的选择及膳食搭配,尤为重视,并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营养膳食理论。《黄帝内经》中“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论述,明确指出了合理的膳食在疾病治疗中的意义。这里提到的“食养”,一直是中医遵循的重要原则,正如俗话所说的“三分治病七分养”。著名营养学家李瑞芬教授所设计的、适合老年人吃的“改良八宝鸭”就十分值得推荐。她根据中医营养学理论,选用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食物进行调配,为了尽量减少鸭子的油腻,制作时先除去内脏,再在鸭腔内装上香菇、莲子、芝麻、大枣、白果、栗子、花生、竹笋、糯米,然后炖制而成。改良八宝鸭具有养阴、清湿作用。其中香菇益气、和血、化痰;莲子镇静、安神、降血压、强心;芝麻能滋养、强壮、润肠;大枣起养脾、和胃、益气、生津的作用;栗子则补脾、健胃、补肾、活血;白果起温肺、益气、定喘、解毒作用;花生则醒脾、和胃、润肺、止咳;竹笋则有清热、化痰、和中、润肠之效。上述各种食物的相互配合,对老年人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2.“以脏补脏”理论的科学内涵 动物的内脏中往往胆固醇含量较高,处于“高肉食”食物结构下的现代西方人,对脂肪与胆固醇摄入怀有强烈的恐惧心理,所以一般很少食用动物的内脏。而在中国,作为传统,习惯使用动物的内脏来调理补养人体内脏的虚弱之证,如以肺补肺、以心补心、以肾补肾、以脑补脑等,已经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发现动物的内脏和人体的内脏无论在组织形态还是在生理功能上都十分相似,并据此创立了“以脏补脏”和“以脏治脏”的理论。例如,肾主骨,他就利用羊骨粥来治疗肾虚怕冷;肝开窍于目,他又发明了以羊肝来治疗夜盲;男子阳痿,命门火衰,肾阳不足,他就运用鹿肾医治阳痿。此后不少重要的医学著作中都记载了行之有效的以脏补脏疗法。 近年来,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应用,“以脏补脏”的理论实践内容也得到极大的发展。如用牛羊肝脏加工制成的肝浸膏,可治疗肝病及各类贫血;猪的胃黏膜加工制成的胃膜素,有保护胃黏膜作用,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用动物睾丸制成的睾丸片,可治疗性功能低下;用猪、牛、羊的胎盘制成的胚宝片,对神经衰弱、发育不良者有益;从动物内脏提取的多酶片含淀粉酶、胰酶、胃蛋白酶等,能治疗因消化酶缺乏引起的消化不良;更有从动物内分泌腺中提取的雌激素、雄激素、甲状腺素等各种激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