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桂阳县干部作风转出农民实惠
桂阳为民企发展修建“塑胶跑道”
桂阳县干部作风转出农民实惠
黄沙坪镇小钱“洗脑”挣大钱
??? 自去年开始,该镇花20万元“洗脑”钱,解放了干部群众思想,把农民发财的门路由地下挖矿引导到地上办工厂上来,引进资金2.3亿元,新建项目16个,新增就业岗位2000余个。2003年底,该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达到4520元。
??? 黄沙坪镇距县城7.5公里,农业人口3582人,人均耕地仅0.5亩,长期以来,该镇农民大都靠以矿养农,以矿生财,眼睛盯着地下的铅锌矿发财。
??? 2003年,该镇党委、政府敏锐地认识到:靠矿产资源致富是低档次的富裕,也是短暂的富裕,必须想办法,把农民发财的路子从“地下”引到“地上”来。为此,该镇决定把原来用来买小车、建办公大楼的20多万元用来实施“洗脑”工程。多次组织镇村干部、农民代表赴东莞,看沿海农民如何发展工业,看来的产矿乡镇如何因矿产资源枯竭而返贫。与此同时,镇里成立了外商服务中心和外商接待室,对引进企业采取“110”服务制度,随时为外商排忧解难,并率先在外地设立招商联络处。
??? 通过大力实施“洗脑”工程,形成了全镇上下齐招商的局面。农民发财的门路,也逐步由地下矿产转为地上工业。金达电线电缆厂、三和公司高纯铋 项目、尚卿矿业有限公司,一家家,一户户,沿海企业纷纷抢滩黄沙坪镇。镇里的农民也坐不住了,去年10月,下牛角村民小组雷国军等人通过关系,与东莞陈强先生合作投资360万元,兴办了金牛角针织厂,目前已安排农民富余劳动力就业200余人。
桂阳县800干部忙“洗脑”
??????? 4月5日,雷教授在该县县委书记吴章钧等主要领导的陪同下,深入农村了解情况。讲课时,他理论联系实际,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的讲解,赢得了阵阵雷鸣般的掌声,为干部们更好地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重、以为民先、以民为友,自觉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模范和表率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据悉,这次省委统一组织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专题学习教育活动专家指导小组将于4月6日至15日,对我市进行巡回辅导宣讲。
机制创新 激发活动?桂阳文化产业社会经济效益双赢
??? 千年古郡桂阳,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着力于挖掘文化底蕴,突出地方特色,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县里制定和完善了一整套适合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大力创新文化投入、分配和用工机制,使之成为兴办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内驱力。县文化馆采取资本营运、盘活资产等办法,投入180万元拆除旧馆舍,修建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文化大楼,开展多种经营创收,年纯收入在20万元以上。该县实行产业化运作,走财政投资、民间聚资、企业融资、银行贷款等多元化投入的方法,共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先后兴建广播电视中心、体艺馆、影剧院、图书馆、图书城等10多项重点工程和完善了一批乡镇文化基础设施,使全县文化基础设施焕然一新。县湘剧团创新用工机制,实行竞争上岗,激发了内部活力,近两年来共编排了50多个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每年为群众演出180多场次,年创收20多万元,剧团和团长连续两届同时荣获全省好剧团、好团长的光荣称号。
??? 该县还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充分挖掘古郡文化资源,已开发了东塔系列景点、蔡伦井、蒙泉及荷叶潮泉等旅游景观,又投入18万元对阳山古民居旅游景点进行规划开发,充分挖掘旅游潜力,吸引大批游客旅游观光。机制的创新和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加快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共创办各类文化实体660多个,从业人员近4000人,年创产值达5000万元,年创利税550多万元。今年头5个月,已完成文化产业收入2600多万元,同比增长26.8%。同时涌现出农民乐队136个、文艺团体98个、舞龙舞狮队48个,大大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一片金叶耀九州
--桂阳县实践科学发展观系列报道之一
引子:桂阳县有三大资源:矿产、烟叶、劳动力,但长期以来丰富的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成经济优势,三大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下:重开采轻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不够;重数量轻质量,烟叶种植科技含量不高;重体力轻智力,劳务输出质量不高。如何让素有“三湘之屏藩,两广之管钥”的桂阳焕发勃勃生机,桂阳县委书记吴章钧带领县委一班人对全县经济发展进行了战略性的调研和思考后,深思熟虑提出了发展桂阳特色县域经济的“三不卖”理念:“不把矿石当石头卖,不把烟叶当树叶卖,不把劳动力当苦力卖。” 无论是记者采访的感受,还是桂阳干部群众的普遍看法,近几年来桂阳这个农业大县能穿越迷雾发生这样的嬗变,“三不卖”理念功不可没:通过现代加工制造业把矿石变成宝石,运用标准化生产技术使烟叶变成金叶,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让更多的农民变成新时期的产业工人。“三不卖”理念朴实无华,却富含深刻哲理。这正是实践科学发展观,依托特有资源优势,遵循市场规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