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爱彞堂追远纪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汪爱彞堂追远纪念

西溪汪氏爱彜堂追远纪念 汪氏爱彜堂坐落在徽州歙县郑村镇西溪,为西溪汪氏八十五世祖泰贞公(字国干,号荫菴)在康熙年间建造,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爱彜堂规模宏大,分为一个大厅和三进独立的院落,三进独立的院落分别由泰贞公三房儿子名隽公、仁樟公和仁栻公居住。爱彜堂不幸在文革中损毁,至今只留有一座门套,依稀可辨昔日的绮丽繁华。但爱彜堂在我们后人心中却是永存的精神纪念,这正如爱彜堂世代相传的祖训所记一样:“水有源,木有本,欲水长流,必疏其源,欲木长荣,必固其本,人之祖宗父母即犹水源木本。今日能立足于天地间非祖德宗功无能享此安乐”。因此,时至今日,我们静静的坐在喧闹的现代化城市一隅,凝神静气,追本溯源,以期能将我们所了解的汪氏爱彜堂的一些侧面整理一番,与大家分享。 爱彜堂溯源 西溪爱彜堂汪氏分支源于西溪汪氏八十五世祖泰贞公,该堂始建于康熙年间。据《新安歙邑西沙溪汪氏族谱》西宿公传载:“(汪景晃)遂毅然弃儒,就贾携四兄海若、五兄明若,同往兰溪,日中为市,朝夕辛勤,相助为理。诸侄渐次成行,家计日大,与兄永夜连床,相对欷歔,赎计无策,惟思广货一业可以转输。因而创业谷水,统帅诸侄,因才器,使泛槎于江、浙、广、闽之间,卧薪尝胆,破浪衔风,十余年间,家业浸昌”。泰贞公原本在读书科举方面“灵姿夙慧”,已获贡生议叙县丞之衔,但其父海若公因与兄弟经商为业,长年在吴山越水间奔波,泰贞公“睠怀亲舍,怅望旅途,牵衣梦隔于天涯,捧杖心悬于泽国”,因此“追随而去”,弃儒就贾,“肩承先业,勤劳独振箕裘”,于浙江兰溪继承父辈的经商事业,逐渐积累下家业。在康熙年间,约1710年前后,在汪氏故乡歙县西溪建造爱彜堂,自此传至今日。 爱彜堂名考 关于爱彜堂的名称来源,据爱彜堂汪氏世代口口相传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据说“彜”是当时汪氏徽商组成的一个盐帮,在当时颇有名气,于是泰贞公在汪氏故里建造堂宅之时,取名“爱彜”,以训后世,常念先辈的创业之源。更据老一辈人回忆,爱彜堂中堂屏楣上所悬的“爱彜堂”三个大字的牌匾甚至是当时康熙皇帝御笔挥就,赐予汪氏。此事从曹震亭为泰贞公撰写的传记中似乎可以找到一丝线索。据曹震亭《贡生议叙县丞汪荫菴先生暨元配曹安人继配程安人合传》记载,“(先生)起沟隍之饿骨嘘成万竈之炊烟,分仓囷之余粮化作九州之饭甑,名登荐牍,玺书已赐于,恩纶礼重,宾延玉篹,将光于大典”。当时浙皖一地闹饥荒,泰贞公开仓济粮,得到康熙皇帝的嘉许,赐官赐筵于泰贞公,而泰贞公“襟怀沉静,力谢纷嚣,气度汪洋”,后又说到泰贞公因父辈在外经商,不忍挂牵,追随而去。可见,泰贞公并未接受康熙皇帝的赐官,但是否因此康熙皇帝就御赐手书“爱彜堂”牌匾于泰贞公,就没有更加详细的记载了。可惜“爱彜堂”牌匾在文革时已被损毁,我们已无从考证这一说法的真实性了。 另一层含义则具有更现实的意义。甲骨文、金文的“彜”字,像一个人双手抓住一只反覆双翅的鸡,鸡头旁两点代表杀鸡时溅出的血滴,表示杀鸡取血用来祭祀的意思。“彜”的本义指杀鸡以祭,引申为泛指祭器,又专指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为宗庙之常器。此外,“彜”还有法度、常规、固定、永恒不变的意思。“爱彜”正是体现了爱彜堂汪氏族人常思先人,疏源固本的训导,又表达了汪氏先人希望爱彜堂长存的愿望。正如《汪爱彜堂追远纪念(爱彜堂族谱)》叙文所述:“水有源,木有本,欲水长流,必疏其源,欲木长荣,必固其本,人之祖宗父母即犹水源木本,人欲后日发达亦必疏源固本,须知己身何来,今日能立足于天地间,非祖德宗功乌能享此安乐。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勤,朱子之语训亦欲人追源探本耳。我家遗规,每逢清明、中元、冬至、年关四大节均为祭祀之期,后代子孙当遵举之,以作追远纪念”。 因此,时至今日,虽然爱彜堂这座宅子大部分已经毁损,但爱彜堂先人遗训依然铭记在后人心间,所有有关祭祀的传统依然严谨的被保存了下来。 爱彜堂的徽州儒商 爱彜堂汪氏作为徽州儒商的一份子,在经商、生活中常以徽州传统文化为训,经商不废儒学,“达则兼善天下”,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家风勤谨,也为徽商文化、徽州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经商不废儒学 徽州素有“东南邹鲁”之称,崇儒治学之风兴盛,因此徽商往往是“虽为贾者,咸近士风”。爱彜堂汪氏虽自八十五世祖泰贞公父辈海若公一代以来均以经商为业,家业发达,但在整个科举时代,爱彜堂汪氏代代都不曾抛弃读书科考。如八十五世祖泰贞公、八十六世祖名隽(仰山)公均为清代贡生,八十六世祖仁樟公为清代候选州同知,八十六世祖仁栻公为清代候选布政司理问,八十七世祖应祥公、令德公和文德公为清代太学生,八十七世祖奉诏公为邑庠生恩赐登仕郎。同时,爱彜堂汪氏也与当时的名儒颇有渊源,更有曹震亭为八十五世祖泰贞公及其夫人作传,鲍倚云为八十六世祖名隽(仰山)公撰写家传,许士模为悼念八十六世祖仁樟公撰写生平。 爱彜堂汪氏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