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流脑监测、接种等工作的调查.docVIP

安徽省流脑监测、接种等工作的调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省流脑监测、接种等工作的调查

安徽省流脑监测、接种等工作的调查 现场工作手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免疫规划中心 2008年10月8日 1.调查背景 1 2.调查目的 1 3.调查内容与方法 2 4.调查预期结果 3 5.调查参与者与职责分工 3 6.调查各部分和时间安排 3 7.调查资料管理制度 4 8.调查人员培训 4 9.调查实施 4 10.调查质量控制 4 11.调查督导 5 12.附件 5 附件1 调查各部分联系方式 6 附件2 第一部分工作内容及调查表格 7 附表1 脑膜炎/脑炎病例主动搜索一览表 9 附表2 200 年调查地区主要指标调查表 11 附表3 流脑疫苗免疫接种情况统计表 12 附表4 流脑防控人员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 13 附件3 第二部分工作内容及调查表格 16 附表6 流脑病例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和疾病负担调查表 17 附件3 第三部分工作内容及调查表格 23 附表7 流脑病例对照调查表 24 1.调查背景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s,Nm)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为突起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重者可有败血症性休克和脑膜脑炎。病情严重病例,病程进展快,救治不当易导致死亡。本病遍见于世界各国,呈散发或大、小流行,以儿童发病率为高。 中国是流脑高发的国家之一,有周期性流行特点,每隔10年左右出现一次较大流行。我国在1938、1949、1959、1967和1977年发生过5次流脑大流行,其中1967年发病率高达403/10万。从1985年采取以接种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后,全国流脑报告发病率持续下降,未再出现大流行。1990年起全国流脑报告发病率降至1/10万以下,2000年全国发病率降至0.20/10万,死亡率在0.01/10万以下。近20年来,流脑虽未出现全国范围的暴发流行,但新疆、贵州、青海、安徽等中西部地区发病率较高,1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发病总数的65%~75%,发病率在0.29/10万~1.33/10万;其中1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2岁儿童。我国流脑流行主要以A群Nm为主,B、C、Y、W135群有散发病例报告,近年来C群流脑逐渐增多,截至2007年已有22个省分离出C群Nm,其中17个省在流脑病例中分离到C群Nm。 2004年安徽省发生C群流脑暴发,全省采取了接种流脑疫苗、加强流脑监测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流脑的暴发和流行,2004~2007年,全省每年流脑报告病例数在216~261例之间,其中合肥市流脑病例数较多,占40.13%。刘丹青等调查发现2003~2005年安徽省流脑病例密切接触者C群Nm带菌率为7.7%,A、B、D群仅为0.3%~0.4%。王海等调查2005年合肥地区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状况中显示,健康人群带菌率较低,为3.01%。 2000年,我国研制成功A+C群Nm多糖疫苗;张晓春等报道144例2~15岁人群一次免疫后抗体阳转率达97.9%;N.Carde sa等报道国外A+C群多糖疫苗免疫300多万人;发病率由5/10万下降至2.9/10万,张延龄等认为A+C群流脑疫苗接种后10~14天内达到保护水平;WHO认为,现行的多糖疫苗十分安全,接种后反应轻微,明显的全身反应极为罕见。全国已使用1亿人次左右,但在国内尚无关于疫苗效力、保护效果及流脑发病相关因素的调查。 国内外一些调查表明流脑流行的危险因素有宿主、免疫易感、缺乏群体免疫、社会经济地位低、急性呼吸道感染、居住环境、如干燥季节、沙尘等特殊的气候状况、病原、强毒力Nm毒株等。患病的危险因素有呼吸道解剖或功能性缺陷、病毒感染、居住拥挤、慢性病、吸烟、饮酒、经济社会地位低等。近年来,全国接种了大量的流脑A+C群疫苗,有效地控制了流脑的暴发和流行,但是部分地区还是持续出现聚集性病例,这些病例的发病危险因素和聚集性发病的原因还不清楚。 2.调查目的 1.以合肥市为代表,收集流脑病例住院资料和开展随访调查,了解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和流脑经济负担,为评价流脑危害程度积累本底资料。 2.开展疫苗接种情况调查,以及通过匹配病例对照调查,分析疫苗接种史、生活环境等流脑发病相关因素,为优化流脑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调查内容与方法 1.流脑病例定义 1.1.疑似病例 流脑流行季节,出现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症状者,实验室检查末梢血象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加;或脑脊液外观呈浑浊米汤样或脓样,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并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糖及氯化物明显减少,蛋白含量升高;颅内压力增高。 1.2.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皮肤、粘膜出现瘀点或瘀斑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