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资金短缺资金非农化与信贷支农 学术资料中国农村经济.doc

农村资金短缺资金非农化与信贷支农 学术资料中国农村经济.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资金短缺资金非农化与信贷支农 学术资料中国农村经济

农村资金短缺、资金非农化与信贷支农 农村资金短缺、资金非农化与信贷支农 【作 者】褚保金/于佳 【作者简介】褚保金,南京农业贸易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5 于佳,南京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5 【内容提要】改善支农服务,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是农村信用社经济发展中资金短缺与农村资金非农化并存的现状出发,并结合目前信贷支农服务中出现的资金需求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推动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工作。 【摘 要 题】农村财政 【关 键 词】农村信用社/资金供求/信贷支农服务 国务院《关于改革农村金融体制的决定》明确了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支农的基础地位,中国人民银行及时调整了农信社的市场定位,把其信贷资金的投放定位在支持三农上,从而将农信社推向农村金融体系主力军的位置,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00年开始,为了有效化解和防范农信社的金融风险,更好的为三农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展开了对农信社的改革试点工作。 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及对照当前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各地农信社信贷支农服务有了很大提高,但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农村金融对三农支持的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关于农信社信贷支农的研究,以从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分别阐述居多,并且以区域性的实证研究为主。张乐柱对农业产业化的研究从农业投入主体角度分析了农业投入现状,认为农贷资金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大量的资金需求相矛盾,并提出农信社必须走合作之路,立足农村,支持产业化才能得以发展。[1]刘锋从支农信贷的范围、品种、手段、方式等方面分析提出信贷营销是农信社强化信贷支农的现实选择,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和农信社并驾齐驱发展。[2]周志太认为农信社的贷款营销是农民实现小康的必要条件,而当前由于农民收入太低以及被拿走的太多(人均税赋146元),形成农信社资金不足与农民资金需求过大之间的矛盾。[3]本文试图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与资金非农化并存的现状出发,就我国农信社目前对三农信贷支持服务中存在的资金供求共性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促进农信社的支农服务改革。     一、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短缺与资金非农化并存的现状 从总体上讲,中国农村资金供给总量严重不足,供需总量矛盾突出,资金短缺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注:陈锡文2002年在长安论坛上发表演讲时也提到这一点:目前我国农村资金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2001年,我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1.2万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仅为5700亿元,占5.1%;乡镇农业发展银行收购农产品的与农业有关的贷款也仅占全国贷款余额的17%。[4]这种现象的存在,部分是发展中制度缺陷造成的。[5](P.5)也有学者认为农村资金短缺的根本原因,是我国没有建立适用于小农经济需求特征的、合作性质的金融工具。[6]从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供给城市转移、邮政储蓄的只收不贷,农信社已成为主要的供给主体,而且农村信贷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价格歧视。根据国家信贷政策,农信社贷款利率上浮最高可达50%,调查显示,农业贷款的执行利率目前都上浮40%-50%,明显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利率。与此同时,通过农信社与其他商业银行之间、农信社与人民银行之间存在的储蓄资源转移渠道使原本就短缺的农村资金不断地外流到城市和其他行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村资金非农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包括农信社在内的农村金融机构从农村吸收的资金远远大于向三农投入的资金,存贷差呈急剧扩大的趋势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存款分流渠道增多,主要农村资金通过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在农村的分支机构直接或间接流入非农部门。国有商业银行每年大约从农村地区吸储2000 3000亿元,形成对农村资金的抽吸[7],1995 2001年,对农村企业的贷款余额由占全国银行贷款余额的比例的11.27%下降到5.71%,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到2002年底,全国邮政储蓄余额4587亿元,其中约30%来自县以下农村。1990 2001年全国农村邮政储蓄吸收存款从45.76亿元上升到2024.85亿元,增长了43.24倍。[8]由于片面追求经营利润的最大化、绩效第一,农信社较大部分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也流向非农部门。自1996年农信社与农业银行脱钩以后,农信社作为农村唯一的正规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