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音韵 培训资料.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汉语音韵 培训资料.ppt

古汉语音韵 第一节 音韵学基础知识 一、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期 上古音(先秦两汉) : 《诗经》 中古音(六朝至唐宋) : 《广韵》 近古音(元明清) : 《中原音韵》 现代音(五四后) : 普通话 二、传统音韵学分为: 古音学(上古音) 、今音学(中古音) 、等韵学(等韵图) 三、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1.声母方面 ① 字母(声纽\ 纽\母\声类 ) 就是用汉字来表示声母. 最早分析汉语声母并予注音的是唐末和尚守温,制定三十字母,宋代又增订为音韵学上传统的三十六字母. (BACK) ② 五音 七音 唇 音:重唇音 轻唇音↘ 舌 音:舌头音 舌上音 齿 音:齿头音 正齿音 五音 牙 音: 喉 音: ↗ 半舌音: 半齿音: 《广韵》音系里相关术语图示: (4) 阴声韵 阳声韵 入声韵 阴声韵 :没有韵尾和以元音结尾的韵 ↘ 舒声韵 阳声韵:以鼻辅音 [-m][-n][-? ]结尾的韵↗ 入声韵:以轻塞音 [-p][-t][-k] 结尾的韵 →促声韵 入声韵尾(-p –t –k)的消失: 3.声调方面 ①平 上 去 入 ②平仄 (BACK) 第二节 上古与中古音韵 一、上古音音韵系统 (一)古人对上古语音的认识 (二)上古音的声类 (三)上古音的韵部 (四)上古的声调 (BACK) (一)古人对上古语音的认识 1.“叶音说” 人们把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时不押韵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即为“叶音”。 如:朱熹:《诗集传》 “宜尔世家,乐尔妻孥。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朱熹注:家,叶古胡反。音姑。 其实,上四字都是上古鱼部,韵腹都是“a”。 分别读做:ga na da ha (2)“叶音说”的错误: “叶音说”是在没有确凿根据的情况下,强改字音以求押韵和谐,并非探明了韵字的本音。其错误在于对古韵缺少历史的观点,不懂得语音是发展变化的。其后果是一个字常叶出许多的音,造成汉字读音的极大混乱。所以说“叶音说”是错误的。 2.正确的语音发展观点的确立: 明代陈第第一次批判“叶音说”,提出了历史音变的观点.认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 (二)上古音的声类 王力上古三十二声母: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全清 全浊 次浊 牙音:见 溪 群 疑 舌音:端 透 定 泥 余 章 昌 船 书 禅 唇音:帮 滂 并 明 齿音:精 清 从 心 邪 庄 初 崇 山 喉音:影 晓 匣 半舌: 来 半齿: 日 清代以后关于上古声母的研究成果: 1.上古时期无轻唇(清·钱大昕) 轻唇音非、敷、奉、微,在上古分别读帮、滂、並、明,即上古没有f ,读如 b或p. 如:“旁”从“方”声;“匍”从“甫”声;“枹”(bāo)又作“桴”(fú);“父”古读如“爸”。“潘、播、蹯、藩”都从“番”取声。 阿房宮:音ē páng gōng,秦宮名。“房”屬奉母。 逢澤:音páng zé,古澤藪名。“逢”屬奉母。 《經典釋文》:“繁,步幹反。” 2.上古时期无舌上音(清·钱大昕) 上古没有舌上音“知、彻、澄”,中古读“知彻澄”三母的字,在上古分别读作舌头音“端透定”,即上古没有 zh、ch、sh,这类字母多读d、t. 如:闽方言“猪”读为du;“抽”读为diu; 又如以“台”为声符的字: 殆、怠、迨、抬、胎、苔、跆与治、笞、始 3.上古时期无“娘、日”二纽 章太炎《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古音有舌头泥纽,其后别之,则舌上有娘纽,半舌半齿有日纽,于古皆泥纽也。”。 即上古的 “ r ”多读为“n”. 如:“涅”从“日”得声。 方言中“人、日、热”,都近于泥音. 谐声字:若(日)—諾(泥) 弱(日)—溺(泥) 人(日)—年(泥) 仁(日)—佞(泥) 4.上古时期无“喻”母 曾运乾《喻母古读考》认为:喻三(于母)归匣母,喻四(喻母)归定母。 如:古音“援”读如“换”, 读“营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