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欣赏导论讲解材料.ppt
《文学欣赏》:导 论 主编:金振邦 教授 2015年4月 “十二五”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公共基础课程 《导论》目录 第一节 文学欣赏的文化传承 第二节 文学欣赏的读者接受 第三节 文学欣赏的体裁视野 第四节 文学欣赏的角度维面 第五节 文学欣赏的多元素养 第六节 课程结构与学习方法 第一节 文学欣赏的文化传承 四个教学要点 2. 1.文化是“物理场”,充斥人类所有生存空间。 4.文学欣赏是接受前人文化最基本手段之一。 3.教材推荐篇目凝聚着优秀的文化内涵。 任何文学现象,体现民族文化的审美取向。 第一节 文学欣赏的文化传承 延伸阅读 钱念孙:朱光潜对中西诗歌的比较 佚 名:一位德国人图示中西文化差异(图) 伯特兰·罗素:中西文明比较 中国的文化问题 林语堂:中国人的国民性 佚 名:中国南北19省人印象 艾 兰:西方人为什么要学古代中国 张远山:民族漫画 南怀瑾等:让民族文化血脉相传 赵无眠:南人北人 佚 名:南人与北人 王英琦:南方的雨和北方的雨 龙应台:百年思索 林语堂:论中国人 苗凡卒:从烹调看中西文化 柏 杨:丑陋的中国人 佚 名:北京话VS上海话?? ?? ?? ?? ?? ?? ? 第一节 文学欣赏的文化传承 思考与练习 1 2 3 4 5 举例说明文化是一种“物理场”,充斥于我们生存的所有空间。 为什么文学作品都与特定的民族文化审美取向相联系? 运用具体文学作品说明中西诗歌的艺术差异。 请分析钟玲微型小说《永远不许你丢掉它》的文化内涵。 请结合自己经历谈谈文学作品给了你哪些思想启迪和情感滋养? 第二节 文学欣赏的读者接受 思考与练习 1 2 3 4 5 文学欣赏以读者为中心与以文本为中心有什么区别? 以新星一《天罚》为例,谈谈什么是文本的召唤结构 。 结合莫言《粮食》谈谈小说的意义空白或不确定性 。 结合冰心散文《笑》谈谈文学作品价值的两极组合 。 接受美学的理论对文学欣赏的实践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第三节 文学欣赏的体裁视野 教学要点 古人说 “定体然后可以言工拙” 散文诗三个鲜明特征 作品欣赏因体裁而异 体裁观念对解读欣赏 具有先导作用 第三节 文学欣赏的体裁视野 散文诗 鲜明特征 象征性 故事具有象征意义 哲理性 作品渗透耐人寻味哲理 虚构性 情节属于艺术虚构和创造 第三节 文学欣赏的体裁视野 延伸阅读 金振邦:《文体学·第一章总论》节选 刘 勰:《文心雕龙》 王国维:《人间词语》节选 舒颐年:论学问的三种境界 金振邦:《高处何所有》解读 金振邦:文章体裁辞典·诗歌条目 金振邦:文章体裁辞典·散文条目 金振邦:文章体裁辞典·小说条目 金振邦:文章体裁辞典·戏剧条目? ? 古代诗歌常用意象集锦?? ?? ?? ?? ? 第三节 文学欣赏的体裁视野 思考与练习 1 2 3 4 5 为什么文学欣赏因体裁而异? 举例说明体裁观念对解读欣赏有先导作用。 举一篇散文诗为例,阐述他的虚构性、象征性和哲理性特征。 试分析散文与小说欣赏的不同之处。 分析《金岳霖先生》和《中国人的另类脸谱》欣赏方法的不同。 第四节 文学欣赏的角度维面 语义学:从语言切入欣赏作品深层审美意蕴 文化学:文化意识决定作品欣赏深度和水平 社会学:研究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走向 历史学:把文学当形象历史来欣赏 媒介学:新媒介带来全新文学欣赏理论与方法 文学欣赏 角度维面 第四节 文学欣赏的角度维面 语义学 1.以文本为中心 2.通过语义把握作品意义 3.重视语境对语义影响 4.强调文本内部组织结构 第四节 文学欣赏的角度维面 媒介学 1.非线性顺序的个性化解读 2.多感觉通道作品意义开掘 3.超文本的意义拓展和辐射 4.特定主题的定向检索 第四节 文学欣赏的角度维面 延伸阅读 吉迪恩?拉赫曼:通向真相的捷径 郑汉根:文学和电影就是历史 金振邦:什么是新媒介阅读 金振邦:新媒介与网络文学 金振邦:什么是网络文学 金振邦:中国文化的本体意蕴 金振邦: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金振邦:中国文化与文学艺术 台湾“触电新诗网”:.tw/poem/menu.html” 莫言:蛙 ? ?? ?? ?? ?? ?? ? 第四节 文学欣赏的角度维面 思考与练习 1 2 3 4 5 以《红楼梦》为例谈谈历史学解读的实际意义。 以《永远的蝴蝶》为例谈谈语义学解读的方法。 以《恢复唐以前形体美的标准》为例谈谈文化学解读的透视功能。 以《中国人的另类脸谱》为例谈谈社会学解读的现实性。 以微散文《玫瑰》 为例谈谈媒介学解读的超文本技术。 第五节 文学欣赏的多元素养 敏感的语体把握 高尚的思想人品 自觉的文体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