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保护学通论第三篇 章 病原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ppt
侵染过程: 指病原物与寄主接触、侵入到发病的过程(简称病程)。; 一 接触期
定义 病原物与寄主接触,或到达受寄主外渗物质的影响的根围或叶围后,开始向侵入部位生长或运动,并形成某种侵入结构的一段时间。
病原物活动方式
(1)被动活动(自然和人为传带)
(2)主动活动
影响因素
(1)非生物因素(温度、湿度等)
(2)生物因素
该阶段是病原物与寄主识别的关键时期,也是防治病原物侵染的关键时期。; 二 侵入期
定义 病原物从侵入到建立寄生关系的阶段。
侵入途径
(1)直接侵入 真菌直接穿透角质层和细胞壁侵入
孢子 → 芽管 → 附着孢 → 侵染丝 → 菌丝体
(2)自然孔口侵入(气孔、皮孔、水孔、腺体、花拄等)
(3)伤口侵入(机械伤﹑虫伤﹑冻伤﹑自然裂缝﹑人为伤) 病毒要求轻微伤口活细胞;真菌、细菌有的以伤口为侵入途径, 有的先在伤口营腐生生活,然后再通过伤口侵入。 ;
侵入方式和途径:
主动侵染(1)
被动侵染(2)(3)(4)。
(1)主动的直接穿透侵入:部分真菌、寄生性高等植物、线虫;
(2)自然孔口侵入:细菌
(3)伤口侵入:细菌,病毒、菌原体(微伤口)
(4)生物介体辅助侵入
;; 四 发病期
定义 植物受到侵染以后,经过一定的潜育期即表现症状而发病。从出现症状开始即进入发病期,直到生长季节结束,或植物死亡为止。
随着症状的发展,真菌病害往往在受害部位产生孢子等子实体,称为产孢期。新的病原物繁殖体常常成为再侵染来源。与环境关系密切,是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 定义 指侵染性病害从寄主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感染花瓣,
产生侵染菌丝; 一 初侵染和再侵染
初侵染 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一个生长季中最初引起的侵染。
再侵染 初侵染植物上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经过传播,又侵染植物的健康部位或健康植株。
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而无再侵染的病害;多为系统病害,一般潜育期较长,如小麦黑穗病、玉米丝黑粉病。也有许多例外,如苹果轮纹病??梨锈病等。-防治以消灭初侵染来源为主。
多循环病害:一个植物生长季中具有初侵染和再侵染的病害。如稻瘟、白叶枯、玉米大小斑、白粉病等大多数田间病害,生长季节有多次侵染,潜育期一般较短,多为局部病害。也有许多例外,如棉花枯萎病例外。-防治以种植抗病品种、改善栽培措施、药剂防治。
;?????定义 病原物在寄主收获或休眠以后,病原物以何种方式和在什么场所,度过寄主休眠期而成为下一季节的初侵染源。;田间病株;诊断(Diagnosis):判断植物发病的原因,确定病原类型和病害种类,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
诊断依据
症状特点
发病规律
室内外检验;病原物的确定-柯赫氏法则
(1)在病植物常伴随有一种病原微生物存在;
(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
(3)将纯培养的病原生物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出现症状相同的病害;
(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接种物相同。
Koch’s rule:
1. The suspected pathogenic organism should be present in all cases of the disease and absent from healthy animals.
2. The suspected pathogen should be isolated from a diseased organism and grown in a pure culture away from the disease host.
3. Cells from a pure culture of the suspected organism should cause disease in a healthy animal.
4. The organism should be re-isolated from the newly diseased animal and shown to be the same as the original.
;柯赫氏法则的缺陷:
1)??????只适合于诊断生物病原;
2)????? 只适合于非专性寄生性病原;
3) 只适合于一菌一病的病害体系; ;1、抗病性(pathogenicity)
定义 寄主植物抑制或延缓病原活动的能力
免疫 (immun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