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监测第三篇 章水和废水监测117.ppt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第三节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第四节 水样的预处理
第五节 物理性质的检验;一、水质监测对象与目的
二、水质监测项目
三、水质监测分析方法;一、水质监测对象与目的
?
水质监测可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监测。;水质监测目的:
1.对进入江河湖库海洋等地表水体的污染物质及渗透到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对生产过程,生活设施及其他排放源排放的各类废水进行监视性监测,为污染源管理和排污收费提供依据。? 3.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采取对策提供依据。? 4.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规划,全面开展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 二、水质监测项目;(二)监测分析方法分类;离子色谱法;2.用于测定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常用水质监测方法;各类分析方法在水质监测中所占比重;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一)基础资料收集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三)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四)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
(五)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一)基础资料收集;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湖泊(水库)监测断面设置;2、 采样垂线的设置 河流监测断面采样垂线的布设,依水面宽度设置。????;;;;????说明:1)监测断面上采样垂线的布设,应避开岸边污染带。对有必要进行监测 的污染带,可在污染带内酌情增加垂线。2)对无排污河段或有充分数据证明断面上水质均匀时,可只设一条中泓垂线。3)凡布设于河口,要计算污染物排放通量的断面,必须按本规定设置采样垂线。 ;3、垂线上采样点的设置 ; 对河流监测断面,依水深做如下规定,见下表。?????????? ???????? 垂线上采样点的设置 ????
水? 深?? 采? 样? 点? 数
<5m?? 一点(水面下0.5m处)
?5-10m? 二点(水面下0.5m,河底以上0.5m处)
10-50m? 三点(水面下0.5m,1/2水深、河底以上0.5m处)
>50m? 酌情增加?
??
说明:1)水深不足1m时,在1/2水深处;2)河流封冻时,在冰下0.5m处;3)若有充分数据证明垂线上水质均匀,可酌情减少采样点数; 4)凡布设于河口,要计算污染物排放通量的断面,必须按本规定设置采样点。 ; 对湖泊(水库)采样垂线上采样点的布设要求与河流相同,但出现温度分层现象时,应分别在不同温层布设采样点。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位置确定后,应立即设立标志物。每次采样时应以标志物为准,在同一位置上采取,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1)饮用水源地、省级交界断面中需要重点控制的监测断面每年采样不少于12次。
(2)对于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样不少于6 次;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流经城市工业区、污染较重的河流、游览水域、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不少于12 次;采样为每月一次或视具体情况选定。底泥每年在枯水期采样一次。
(3)潮汐河流全年在丰、枯、平水期采样,每期采样两天,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
(4)水系的背景断面每年采样一次。;(5)排污渠每年采样不少于三次。
(6)必测项目三年未检出,且断面附近无新增排放,且现有污染源排污量未增时,每年可采样一次。
(7)设有专门监测站的湖、库,每月采样1 次,全年不少于12 次。其他湖泊、水库全年采样两次,枯、丰水期各1 次。有废水排入、污染较重的湖、库,应酌情增加采样次数。
(8)遇有特殊自然情况,或发生污染事故时,要及时采用应急监测方案,增加采样频次。;; 二、地下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地下水(ground water):储存在土壤和岩层空隙(孔隙、裂隙、溶隙)中的水统称地下水。 地下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过程与地面水基本相同。(一)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二)采样点的设置?;1、背景值监测井(点)的布设
设在污染区外围、地下水流向的上游不受监测地区污染源影响的地方。
2、控制监测井(点)的布设
1)点状污染区(渗坑、渗井和堆渣区的污染物在含水层渗透小的地区 形成的),监测井在污染源附近按十字形布设。
2)块状污染区(污灌区、污养区及缺乏卫生设施的居民区),监测井 设在地下水流向的平行和垂直方向上。
3)条(带)状污染区(渗坑、渗井和堆渣区的污染物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