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7篇 章 核反应堆安全 核工程概论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篇 章 核反应堆安全 核工程概论课件.ppt

(1)失流事故是指由于某些事故引起主冷却剂系统流量降低、堆芯流量变小。 (2)典型的失流事故有两种:一种是主泵的供电系统故障;另一种是主泵卡轴事故。 (3)失流事故会导致主冷却剂系统强迫循环的流量急剧下降,使堆芯的传热急剧恶化,由于此时蒸汽发生器不能及时排走一回路热量,因此会使主冷却剂的温度有所升高,系统压力增大。产生的后果是使稳压器自动喷淋启动,也可能使安全阀打开。 1979年3月28日,三哩岛(Three Mile Island)   三哩岛核电厂2号机组部分反应堆堆芯融化导致了美国核电经营历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尽管它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此后,宾州州长出于安全考虑于3月30日疏散了核电站5英里范围内的学龄前儿童和孕妇,并下令对事故堆芯进行检查。检查中才发现堆芯严重损坏,约20吨二氧化铀堆积在压力槽底部,大量放射性物质堆积在反应堆安全壳内,少部分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周围环境中。 三哩岛核泄漏事故是核能史上第一起反应堆堆芯融化事故,自发生至今一直是反核人士反对核能应用的有力证据。 三哩岛核泄漏事故虽然严重,但未造成严重 后果,究其原因在于安全壳发挥了重要作用,凸现了其作为核电站最后一道安全防线的重要作用。在整个事件中,运行人员的错误操作和机械故障是重要的原因,提示人们,核电站运行人员的培训、面对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控制系统的友好性等细节对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影响。 1986年4月26日凌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核反应堆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残片和核燃料碎片喷涌而出,释放出的核辐射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当量的100倍。爆炸最终导致该地区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国际知名摄影师路德维格近些年一直在收集整理核事故对当地居民所带来的灾难性影响,并且从1993年开始,曾四次深入切尔诺贝利地区,拍摄照片。2005年,乌克兰科罗戈德(Korogod)。据悉,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所释放的核燃料污染了周围数千公里的区域,距事发地点半径30公里内的15万人不得不迅速撤离自己的居住地。如今,在当时划定的隔离区内,几乎所有的村落仍处于遗弃状态。 1986年4月26日凌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这间控制室的操作人员在一次安全测试当中犯下一系列致命错误,导致4号核反应堆熔化燃烧,引起爆炸,核燃料冲破保护壳,厂房起火,放射性物质源源泄出。直到今天,这间控制室仍处于荒废状态,因为房间内的核辐射足以致命。 2005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头戴过滤器,身穿防护服的工人正在施工。据悉,如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仍属于高辐射地区,在此工作的工人们也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他们在工作的时候需要不断的查看盖格计数器(用于测量放射性)和放射性剂量仪,每天,他们只允许在此地停留15分钟。 2011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多年来,工人们都在想方设法支撑容纳4号核反应堆房间的屋顶,以便确保其不会塌陷。然而,房间内杂乱的电线、金属碎片以及其他残骸都遭受严重核污染,工人们束手无策,只能想办法加固房间,直到有关部门想办法将所有东西拆除。 2011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尽管这处通往地下设施的楼梯通道充满足以致命的核辐射,工人们还是不得不在采取防护措施后,从此处前往地下。为了尽快通过此地,每次工人们都是直接从楼梯旁的倾斜平板滑下去。 2011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据估算,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中,仅有3%至15%的核燃料发生泄漏,而这就意味着大部分核燃料仍然存在于“石棺”下部。为了确保核燃料不发生再次泄露,乌克兰决定建造新的安全掩体—一个跨度约为257米,长150米,高105米,大致相当于一个中型体育馆规模,重达2.9万吨的拱形钢结构建筑。新安全掩体总造价高达22亿美元。 2005年,乌克兰城镇普里皮亚特(Pripyat),核事故发生前,该镇约有近5万名居民。如今,普里皮亚特已变成一座名符其实的“鬼城”。远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轮廓依稀可见。 1993年,乌克兰城镇普里皮亚特(Pripyat)。这座城镇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工作的科学家和工人们特意修建,距离出事的4号核反应堆不到3公里的距离。核事故发生后,以往生机勃勃的景象已不复存在。 1993年,乌克兰奥巴吉奇(Opachichi)。国际社会广泛批评了当时苏联对此次核事故消息的封锁和应急反应的迟缓。直到放射云漂浮到瑞典,而科学家也开始注意核辐射指标严重超标这一情况之后,苏联才承认此次核爆炸事故,而这时距事故发生已经过去了三天。苏联下令事发区周围居民撤离的时候,由于时间紧迫,居民们把大部分的个人物品都留在了家里。 7.4 国际核事件的分级 7.5 事故情况下放射性物质的释放与防护 7.5.1 放射性物质的释放 (1)放射性物质的释放机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