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篇 章 当代文学史 .ppt
第一章 迎接新的时代到来 ;第一节 五四新文学传统的转型 ;6、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警惕与防范 ;第一次文代会 ;民主主义作家→文学风格:悲凉、阴郁、讽刺、揭露→反映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 ;④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的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C、对国统区文艺成就评价欠公正,造成了两种文艺的裂痕(以政治区域和文化区域来评判文艺水平的高下,周扬称赞之辞、茅盾做检讨) ;6.影响:;④建设“新的人民的文学艺术”目标,让作家自己想写重大主题和题材。以塑造英雄形象为主要任务,追求语言、风格和形式上的民族化、大众化。;“五四”新文学传统中的作家的主观态度和倾向与文化困境 ;第二节 50年代的文学论争和批判;电影《武训传》;;作家孙瑜;讨论的影响;二、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俞平伯;二、 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李希凡、蓝翎的观点 ;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内部的思想斗争原因与目的 ;三、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胡风(1902-1985),原名张光人,湖北蕲春县人,我国现代著名文艺理论家、诗人、翻译家。1922年考进北京大学预科,第二年转入清华大学英文系,不久,回到本县从事革命活动。他通过编辑《七月》、《希望》等刊物和丛书,团结了一大批向往革命的文学青年,在抗战文学运动中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胡风的文艺思想极为复杂,独具特色,其核心在于强调作家的“主观战斗精神”,表现描写对象的“精神奴役的创伤”,主张创作方法大于世界观,认为它们是现实主义的关键所在。
而1955年推向高潮的对胡风文艺思想及其政治上的批判,将本来属于文艺思想范畴的论争等同于政治斗争。
胡风写了《三十万言书》。 ;三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与胡风集团冤案 ;胡风集团冤案;因为这一案件是以私人信件为定罪基本依据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具有象征意味,也就是说从此以后中国读书人或者说中国人已不再具有私人生活的空间,他们也不敢再拥有哪怕是一点私人生活的空间了。;; 四、1951年对萧也牧小说《我们夫妇之间》等的批判:
a、作品内容:一对革命夫妇的家庭生活。
b、批判理由:在知识分子身上所花笔墨过多;写日常生活是表现资产阶级低级趣味;污蔑、丑化工农阶级;妻子应该与丈夫决裂,进行阶级斗争,不应和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