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篇 章病毒1 环境微生物课件.ppt
实验要求:
1、 实验前请每位同学认真预习并完成实验预习报告(使用学校统一规定的实验报告),没有预习报告或预习报告不合格不准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2 、以上实验若遇特殊情况需调整的另行通知。
3、《环境类微生物专业基础实验指导书》,赵远、梁玉婷、孙向武 编;第一章 病毒
一.病毒概述
二.病毒的形态结构
三.病毒的繁殖
四.病毒的培养
五.病毒的抗逆性及其应用;第一节 概述;2、病毒的发现和研究历史;一、病毒的特点和定义;病毒的特点:
?超显微的大分子生物,可通过细菌滤器;缺乏酶类、无核糖体、无蛋白质合成系统;
?无细胞结构,只含一种核酸;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体外可以无生命状态存在且可结晶、可长期保持其侵染性;
?特殊的繁殖方式:复制+装配;
?对干扰素敏感,对抗生素不敏感。
超微小
;4.病毒的分类: ;二. 病毒的形态、结构;球形???毒:脊髓灰质炎病毒;T4噬(shi)菌体病毒:蝌蚪形病毒;2、病毒的大小;采用各种电镜技术观察毒粒的形态结构;病毒的大小;3. 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病毒是一类既具有化学大分子属性,又具有生物体基本特征;
既具有细胞外的感染性颗粒形式,又具有细胞内的繁殖性基因
形式的独特生物类群。;毒粒的壳体结构;螺旋对称壳体:
亚基有规律地沿着中心轴
(核酸)呈螺旋排列,进
而形成高度有序、对称的
稳定结构。;具有双对称结构的典型例子是有尾噬菌体(tailed phage),其壳体
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包装有病毒核酸的头部通常呈二十面体对称,
尾部呈螺旋对称。;病毒的包膜结构;4、 毒粒的结构类型;二、毒粒的化学组成;◆一种病毒至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植物病毒绝大多数含DNA;少数含RNA;
动物病毒一部分含DNA,一部分含RNA;
细菌病毒普遍含DNA,含RNA的极少。
◆病毒的核酸类型极为多样化:
▼ ▼病毒的DNA与RNA均有单链和双链:
dsDNA ssDNA
dsRNA ssRNA ;▼病毒DNA分子有线装和环状之分。
▼病毒核酸有正链(+)和负链(—)的区分:
规定:将碱基序列与mRNA一致的核酸单链定位正链,将碱基序列与mRNA互补的核酸单链定位负链。因此,就病毒核酸链的单与双以及正和负有以下6 种类型: (±)DNA——大部分DNA病毒
(±)RNA——动物呼肠孤病毒
(+)DNA ——大肠杆菌?X174噬菌体
(+)RNA——所有单链RNA病毒\大部分植物病毒
(—)DNA——腺病毒
(—)RNA ——流感病毒 ;2.病毒的蛋白质;?病毒的蛋白质: 起保护作用并决定病毒的抗原性、致病性和毒力等; 衣壳粒蛋白的的不同排列组合,决定病毒的三种对称性构型:立体对成、螺旋对称和复合对称。 ;3.其他成分;三、病毒的复制;病毒的复制:;病毒的复制周期;1、吸附:;1、吸附:;1、吸附:;2、侵入:;2、侵入:;2、侵入:;3、脱壳:;4、病毒大分子的合成;4、病毒大分子的合成;5、病毒的装配与释放;5、病毒的装配与释放;吸附;病毒侵入后的三种结局;动物细胞病毒致病的可能结果;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反应:;四、病毒的培养和纯化;四、病毒的培养和纯化;四、病毒的培养和纯化;四、病毒的培养和纯化;四、病毒的培养和纯化; 蛋白质提纯方法
(盐析、等电点沉淀、有机溶剂沉淀、凝胶层析、离子交换等);3. 病毒的培养计量单位:
动物病毒的空斑试验:单层细胞的制备与培养、病毒样品的采集、病毒的接种与观察。(见书21-22)
ηPFU=n瓶内空斑平均数× 病毒稀释度/接种量(PFU:plague formation unit, 病毒空斑单位)
系列稀释终点(滴度):CPE50, TCID50, ID50, LD50
CPE50:median cell pathological effect;半数细胞病理效应剂量:细胞形态半数发生变化的 病毒稀释度
TCID50: median tissue cell infective dose. 半数组织细胞培养感染剂量;能产生培养管中50%的细胞病理效应的最高病毒稀释度(即最少的病毒量)
ID50: median infective dose. 半敏感剂量:使50%的敏感动物发生变化的感染剂量。
LD5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