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章 杂粮病害 普通农业植物病理学课件.ppt

第三篇 章 杂粮病害 普通农业植物病理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篇 章 杂粮病害 普通农业植物病理学课件.ppt

初侵染:玉米茎基腐病属于土传病害,禾谷镰刀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腐霉菌以卵孢子在病株残体组织内外、土壤中存活越冬,成为第二年的主要侵染源。种子可携带串珠镰刀菌分生孢子。 传播:带有镰刀菌的植株残体可以产生子囊壳,翌年春季释放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次侵染。种子带菌也是田间初侵染来源,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借风雨、灌溉机械和昆虫进行传播,在温暖潮湿条件下进行再侵染。 侵入与发病:病菌自伤口或直接侵入根颈、中胚轴和根,使根腐烂。地上部叶片和茎基由于得不到水分的补充而发生萎蔫,最终导致叶片呈现黄枯或青枯、茎基发软、果穗倒挂、整株枯死。 四 流行条件 Epidemiology 此病的发生与品种抗性、气候条件、栽培条件及耕作制度有着密切关系。 1.品种抗病性(Resistance of cultivars ) : 品种间对茎基腐病抗性差异显著,但同一品种对腐霉菌和镰刀菌的抗性无显著差异,即抗腐霉菌的品种也抗镰刀菌,反之亦然。 2.气象条件(Climate factors) : 春玉米茎基腐病发生于8月中旬,夏玉米则发生于9月中下旬,麦田套种玉米的发病时间介于两者之间。 一般认为玉米散粉期至乳熟初期遇大雨,雨后暴晴发病重,久雨乍晴,气温回升快,青枯症状出现较多。 夏玉米生季前期干旱,中期多雨、后期温度偏高年份发病较重。 3.耕作与栽培措施(Planting condition): 连作年限越长,土壤中累积的病菌越多,发病重;而生茬地菌量少,发病轻。 一般早播和早熟品种发病重,适期晚播或种植中晚熟品种可延缓和减轻发病。 低洼地发病重;砂土地、土质脊薄、排灌条件差、玉米生长弱的发病重。 五 防治方法 Control 防治策略:以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为主,实施系列保键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丹玉16、沈单7、冀丰58、农大108、铁单8、安玉5号、豫玉22抗病。 2.田间卫生: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高温沤肥,减少侵染源。秸杆还田要充分粉碎和深耕。 3.轮作换茬 发病重的地块可与水稻、甘薯、马铃薯、大豆等作物实行2-3年轮作。 4.适期晚播 春玉米 5.种子处理 播种前可用适乐时1:500包衣,或25%粉锈宁拌种,同时兼治丝黑穗病。 6. 加强田间管理、增施肥料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于玉米拔节期或孕穗期增施钾肥或氮磷钾配合施用,防病效果好。 7. 生物防治 利用增产菌按种子重量0.2%拌种,对茎基腐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用木霉菌、芽孢杆菌等处理种子也有一定作用。 课堂讨论: 1. 你以前对玉米青枯病了解多少? 2. 玉米青枯病在我校科教园区发生情况如何? 3. 玉米青枯病近年来在我国发生逐年加重,原因如何? Summary: —— 玉米茎腐病是生产上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病害 —— 该病主要危害根部,造成整株枯死。茎基发软,穗下垂。 —— 病原菌为腐霉菌(Pythium)和镰刀菌(Fusarium)。 Summary: —— 病菌在病残体上和粪肥中越冬,靠风雨和气流传播,直接或伤口侵入,无再侵染或不重要; —— 发生流行与品种抗性、气候因素、栽培条件等有关; —— 防治方法:抗病品种、农业措施、药剂防治相结合 第四节 玉米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 Corn Head Smut and Common Smut? 2.玉米小斑病: (Corn southern leaf blight ) 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抽雄后发病逐渐加重。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苞叶、果穗和籽粒。病斑初为水渍状小点,后渐变黄褐色或红褐色近圆形或长圆形病斑,边缘颜色较深。天气潮湿或多雨季节,病斑上会产生灰黑色霉层。 3.弯孢菌叶斑病(Corn Curvalaria leaf spot) 主要危害玉米叶片。病斑初为水浸状或淡黄色半透明小点,之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或长条形黄色病斑 。外围具半透明黄色晕圈,有时多个斑点可沿叶脉纵向汇合而形成大斑,甚至整叶枯死。潮湿条件下,病斑正反两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状物。 三种叶斑病区别 病害名称 大斑病 小斑病 黄斑病 危害部位 叶片为主 叶片,叶鞘 叶片 病斑大小 数量 最大, 多单生 较小,较多 很小,密生 病斑形状 梭形 椭圆、长圆 圆形, 病斑颜色 病 征 初灰绿色,后黄褐色 常见黑色霉层 红褐色至黄褐色 少见,灰黑色 黄色为主 极少见,灰褐色 三 .病原物( Pathogens): 学名及分类 大斑病菌:无性态为玉米大斑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