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篇 章明代书法 中国书法史课件.ppt
《过庭复语十节卷》 昨来帖 文征明草堂十志 文征明的草书渊源不如祝允明广泛,创造力也相对逊色,但却比较纯粹,主要得力于怀素,笔法简练飘逸,结构谨而能放,虽不狂逸却能洒脱,仍是其文人娟雅的本色,与其小楷、行书同一机杼。代表作有《七律四首》、《感怀诗》等。 当然,文徵明书法也有其局限,主要表现在过于追求严整,不免为古法所拘束,而未能在风格的开拓和内涵的丰富上更进一步,所以有人认为他“学比子昂”而“资甚不逮”,风格缺乏“蕴致”。(项穆《书法雅言》) 王宠(1494~1533),字履仁,后改履吉,号玄微子、雅宜山人等,室名铁砚斋、采芝堂等。屡试不第,以诸生身份贡入南京国子监,故后人称“王贡生”、“王太学”。他是文徵明的晚辈,但天份极高,故文徵明折辈与交。 他的书法最为时流所不及的地方,在于能够独辟蹊径:不将宋元人书法置之眼角,而直接进入晋唐书法的天地中。小楷主攻魏晋,笔法含蓄古劲,结构空灵散逸,疏拓典雅,高致翩翩,深得锺、王精韵,后来邢侗评价:“即祝之奇崛、文之和雅,尚难以议雁行,矧余子乎?” 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宠正书始摹虞永兴、智永,行书法大令。晚节稍稍出己意,以拙取巧,合而成雅,婉丽遒够这,奕奕动人,为时所趣,几夺京兆价。”“以拙取巧”正说到了王宠书法的关键之处。 他的行草以王献之为依归,兼学智永,尤其得力于《阁帖》,其字结体峭健疏阔、跌宕跳脱,用笔瘦劲简捷、清逸明快,气质亭亭天拔,有出尘意,后人称其“沉着雄伟,多力丰筋,得气得势”(清顾复《平生壮观》),为明代书家中最得晋人潇散简远之致者,甚至有人评价认为在祝、文之上。虽然他享年四十,英年早逝,但艺术成就仍足与祝、文比肩。代表作有《李白古风诗卷》、《荷花荡六绝句》等。 《白雀寺诗》是王宠晚年草书。 王世贞《弇yan州山人稿》中记:王宠“养疴白雀寺,访故人王元肃虞山不值,作此歌。元肃拏舟追及之,因以两丈许桑皮纵笔满卷为赠,虽结体小疏而天骨烂然,姿态横出,有威风千仞之势”。而顾复鉴赏此卷时曾说:此卷书法“如怀素、颖圆锋正。开卷时以其为枝山卷,末款识则雅宜也。得享长年,岂让枝山独檀名当世哉!” 陈淳(1483~1544),字道复,后以字行,改字复甫,号白阳、白阳山人,江苏苏州人。他性格放逸,有欲举荐秘阁者,被他拒绝,故后人有称他为“徵君”的。他虽是文徵明的学生,但是并不固守师门之法。绘画以大写意花卉著名,苍茫率意,与后来的徐渭齐名,号称“青藤白阳”。书法以行草为擅场,虽受文徵明一些笔法的影响,但是整体格局完全不受拘束,笔法荒率,不斤斤于一点一画的精到,而追求酣畅淋漓的挥洒;结构飞扬跳荡,提拿擒纵,豪宕可喜,意态超迈,似已有晚明行草的征象。 《白阳山诗》帖,圆润清媚,率意纵笔,稳健老成,是陈淳晚年之作。 《草书诗》陈淳书。草书,纸本。纵34.9公分,橫428.1公分。陈淳是晚明狂草大家,开启晚明个性书法的先声。该帖写于1538年(五十五岁),传说是醉后所书,好像作画一般,每行一字至三字,笔墨放纵,运笔提頓扭转,左傾右倒,或节制或奔放,如醉歌狂舞,纵橫争折,线条与墨色交织成不断变动的画面,极富律动的美感。 此外,这时期吴门地区的著名书家还有唐寅、文彭、文嘉等,成就稍逊于四家。 除吴门书派之外,其他地区也有一些成就突出者。著名的有:心学大师浙江馀姚王守仁,书出《圣教序》,劲健清瘦,遒拔冲逸,有尘外意;华亭陆深,出于赵孟頫,稍掺李北海,但取径不广,格局不大;浙江鄞县丰坊,书学极博,堪称通人,五体并能,皆有渊源,惜神韵稍有不足,又好作伪,为人诟病。 明代中期是传统行草书的一个活跃期,在野文人略无禁忌,多方探索,一方面使赵孟頫的复古思想在实践上继续得到深化,对传统的认识体悟进入更高的阶段,另一方面在新兴起的长轴大幅的创作上也积累了许多经验,这两方面的成果,都有利于晚明时期行草书对传统的突破和发展。 《自书诗》纸本。行书,纵30.2厘米,横32.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系唐寅、沈寿卿等三人所联七律诗,书于正德五年(1510年)。 其书笔力精湛秀美,有温文而雅之书卷气。 唐寅 自书诗词 唐寅书札 文彭草书五律诗轴 文彭滕王阁序墨迹。 《行草手札》手迹。经折装共14纸,上海图书馆藏。守仁手札流传甚少。此为其答虞佐侍御(即浙江按使唐龙)书,书法挺劲古逸。 款署“守仁”钤有“阳明山人之印”,末署“七月五日寓广信具”。 当为明正德十六年其自南昌返浙时所作。另钤有“流传在海昌 张渭渔处”旧藏印。 王守仁《与郑邦瑞尺牍》纸本,行草。纵 24厘米,横 392.8厘米。 三、明朝晚期书法——董其昌和晚明豪放派新书风 约从万历年间开始,书风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首先,激越奇崛代替了端重雅正,成为主旋律,名义上宗法古代,而实际上多出己意,极有创新精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