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章第七节:马原余华 现当代文学课件.pptVIP

第八篇 章第七节:马原余华 现当代文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篇 章第七节:马原余华 现当代文学课件.ppt

* * 第二章 八十年代小说 第七节 马原、余华等人的先锋小说 先锋小说的“先锋性”品质 第一,?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作家的创作已不再具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 文学观念上颠覆了旧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 先锋小说的“先锋性”品质 第三,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文本意义的消解也导致了文本深度模式的消失,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放弃象征等意义模式,通常使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马原(男)(1953—)辽宁锦州人。1970年中学毕业后到辽宁锦县农村插队。1974年入沈阳铁路运输机械学校机械制造专业学习。1976年毕业后到阜新当钳工。1978年考入辽宁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进藏,任记者、编辑。这段时期的经历是他创作的重要素材。1989年调回辽宁,任沈阳市文学院专业作家。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发表的《拉萨河女神》首次把叙述置于故事之上。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冈底斯的诱惑》、《西海无帆船》、《虚构》等,长篇小说《上下都很平坦》等。他是“先锋派”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在形式上作了认真的尝试,吸取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技巧,特别是结构主义的影响。他把故事结构分解重组,时空关系不断跳跃,背景氛围有意抽空,造成阅读的陌生化,显示着小说观念的根本变化。他的“叙述圈套”名噪一时,用叙述人视点的变化来展示作品真实与虚构的转换,突出小说的叙述功能。在叙事形式的实验之外,他的行文中有不少隐喻,关于人的本质的寓言设置。 马原的主要作品 《拉萨河女神》《冈底斯的诱惑》 《叠纸鹞的三种方法》《游神》《大师》 《虚构》《错误》《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西海的无帆船》《战争故事》《倾述》《旧死》《没住人的房子总归要住人》 《上下都很平坦》 “马原的不少小说经常把几个可以完全独立的帮事排列在一起,在排列中再交叉。各个帮事有可能是残缺的,也可能是完整的,但他们的排列――有序或无序,如果读者想从中寻找惯常观念的联系机制,怕百分之九十的人要失望,剩下的百分之十的人完全可能作出十种不同的解答。” 马原小说的特点之三 再次,由于马原将小说的叙述过程与叙述方法视为创作的最高目的,他的故事因此也丧失了传统小说故事所具备的意义,他更关心他的故事开工,更关心他如何处理这个故事,而不是想通过这个故事让人们得到故事以外的某种抽象观念。 在马原的先锋小说中,叙述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马原笔下的生生死死、是是非非,甚至是西藏这样一片蕴含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神秘土地均未获得某种“意义”。 第二阶段的小说代表作 中短篇:《瀚海》《白雾》《极地之侧》《湮没》《重返家园》《走出与返回》《离乡》等等 长篇小说:《东八时区》《和平时代》《苦界》 等等 设计台词: 将身来到大街前, 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非是俺要搞乞讨秀, 可恨那文化局欠工钱……(资料图片) 三类主要作品 一是缅怀故园系列。   包括“枫杨树故乡”和“香椿树街”两个不同的世界。前者写的是遥远年代的乡村生活,是苏童想象的产物,如《罂粟之家》《1937年的逃亡》等;后者写的是年代较近的城市生活,主要是作者少年记忆的再现,如《刺青时代》《城北地带》等。他写过很多这样的作品。里面的人物通常倍受压抑,然后激烈地反抗。但结局都是黯然。有城市的流浪者,对自己的生活无所适从。也有一群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南方少年,他称之为在潮湿的空气中发芽溃烂的生命。  二是现代寓言系列,表现的是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如《离婚指南》《肉联厂的春天》等。   第三个系列可称之为文本重建系列,即拆解陈旧的历史文本,进行重新的拼合,以实现原有意义的解构。如《我的帝王生涯》、《妻妾成群》等。 余华代表作 短篇:《死亡叙述》《爱情故事》《往事与刑罚》《鲜血梅花》《我没有自己的名字》; 中篇:《四月三日的事件》《现实一种》《世事如烟》《难逃劫数》《古典爱情》; 长篇:《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    余华小说的先锋性之一 一,“冷漠叙述”;例:《一九八六年》中的疯子对自己慢条斯理地自残,《古典爱情》的“人肉市场”,《现实的一种》中对死亡的叙述。   余华小说的先锋性之二 二,主题性颠覆。他的小说《一九八六年》《往事与刑罚》《河边的错误》《爱情故事》《现实一种》通常被看作是对历史、时间、理性、爱情和伦理的彻底颠覆。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