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近百年西方文化挑战与教育上之回应
6.近百年西方文化的挑戰與教育上之回應 6.1 護持名教的中體西用教育 ──張之洞 6.1.1生平 - 1837-1909,字孝達,一字香濤,號壺公;晚年號抱冰老人,謚文襄。 - 山西洪洞縣人,後遷居直隸南皮(今河北省南皮縣)。 6.1.2「中體西用」之概念之源流 「西用」→「西體」=「西藝」→「西政」 - 甲午戰爭後,「中體西用」→「政」與「教」之關係問題。 引進西學,西用,是求恢復儒學之「經世致用」的傳統。不單是治身心,求內聖,還須開出外王。 6.1.3 張之洞《勸學》篇之中體西用思想 內篇務本,以正人心;外篇務通,以開風氣。 內篇:同心、教忠、明綱、知類、宗經、正權、循序、守約、去毒。 外篇:益智、游學、設學、學制、廣譯、閱報、變法、變科舉、農工商學、兵學、礦學、鐵路、會適、非弭兵、非攻教。 內篇所言,皆求仁之事也。外篇所言,皆求智、求勇之事也。 「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不必盡索于經文,而必無歪于經文。如其心,聖人之心;行,聖人之行。以孝悌忠信為德,以尊主庇民為政,雖朝運汽機,夕馳鐵路,無害為聖人之徒也。」(會通) 6.2.吸收西方強調開民智的新民 教育──梁啟超 6.2.1生平 1873-1929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 生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2月23日於廣東省新會縣熊子鄉茶坑村。 6.2.2 論教育的作用與目的 6.2.2.1 救亡圖強→變法→教育 「變者,古今之公理也。」「上下千歲,無時不變,無事不變」 要救國,必須變法,實行新政,「觀萬國之勢,能變則存,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則亡。」 「吾今為一言以蔽之,曰: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 「夫以西人而任中國之事,其愛中國與愛其國也孰愈?」 所以變法之本在育人才,而「人才之興,在開學校」。 6.2.2.2 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新民」 要使中國自強,立於強國之列,便必須培養具有高度文明的新型國民。「國也者,積民而成……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渙散混濁,而國猶能立者……欲其國之安富尊榮,則新民之道,不可不講」(《新民說) 「在民族主義立國之今日,民弱者國弱,民強者國強」(同上),所以新國必須新民。 「一國之有公教育也,所以養成一種特色之國民,使之結為團體,以自立競存於優勝劣敗之場也。」(論教育當定宗旨)此特色之國民,便須具備新民之品質。 「欲維新吾國,當先維新吾民」(《新民法》) 「新民為中國第一急務」(同上) 6.2.3 新民說 6.2.3.1 《大學》的新民義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親民:程子曰:「親,當作新。」朱子闡發其意曰:「新者,革其舊之謂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當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舊染之污也。」 6.2.3.2. 梁啟超「新民」之義 「『新民』」云者,非新者一人,而新之者又一人也,則在吾民之各自新而已。」 「自新之謂也,新民之謂也。」 「新民云者,非欲吾民盡棄其舊以從人也。新之義有二:一曰,淬礪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採補其所本無而新之。二者缺一,時乃無功。」 「吾所患,不在守舊,而患無真能守舊者,真能守舊者何?即吾所謂淬礪其固有而已。」 「新芽、新泉,豈自外來者耶?舊也,而不得不謂之新。惟其日新,正所以全其舊也。」 6.2.3.3 開民智:自強必以開民智為第一義。 智慧是力量。「天地間獨一無二之大勢力……智慧而已矣,學術而已矣。」 「世界之運,由亂而進于平,勝敗之原,由力而趨于智。自強於今日,以開民智為第一義。」 「欲富國,必自智其農工商始;欲強其兵,必自智其兵始。」 「為中國前途計,莫亟於教育……開民智為第一義。」 開民智才可伸民情。「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權,有六、七分之智,即有六、七分之權;有十分之智,即有十分之權。」 「智惡乎開,開於學;學惡乎立,立於教。」 開民智,同時也要開紳智,開官智。「官貧則不能望之以愛民,官愚則不能望之以治事。」 興辦學校是開民智之重要手段,其次通過報刊、學會、講演、講學方式,進行廣泛的啟蒙宣傳。 6.3. 求融通中西的自由主義教育 ──蔡元培 6.3.1生平 6.3.1.1 蔡元培 1868-1940,字鶴卿,號孑民,浙江紹興人,出身於商人家庭。 幼年喪父,靠母辛勞維持生活,故少年時代艱苦。叔父教讀《四書》、《五經》。 13歲,受業王子莊先生,受理學影響,崇拜宋儒。 18至20歲,曾任塾師,并開始接觸西方文化。 1891年,年26,中進士,兩年後授翰林院編修。 1905年加入中國革命同盟會。 1907年留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