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模块三 第十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 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单元
[宏观·理清时序]
时序要清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线索要明 本单元围绕中国古代思想科技及文学艺术的发展,主要从儒家思想的演变以及科技、文学、书法、绘画和戏剧的发展过程来叙述。
线索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古代思想在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后,汉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经过历代儒学家们的改造,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发展到更具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理学阶段,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明清之际,一些进步思想家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使儒学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线索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显著。中国古代艺术源远流长,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队伍的壮大,文学艺术逐渐走向平民化、世俗化。
第24讲 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理知识体系]
[背史论术语]
(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了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
(2)儒家提倡“仁”“礼”“德治”“仁政”;老庄之学崇尚自然,主张“无为”;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推行严刑峻法;墨家提倡实践精神。这些学派的思想都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3)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4)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了传统儒学,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5)汉武帝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提高了儒学地位;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知能强化课Ⅰ 传统文化的滥觞—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
1.背景
经济 生产力发展。奴隶制经济的崩溃,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上的繁荣提供了物质上的条件 政治 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 文化 随着“私学勃兴”,“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平民开始接受教育;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阶级关系 原来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地位上升,他们代表本阶层和政治派别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希望用自己的思想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 学术环境 在缺少绝对权威和政治控制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不受束缚和制约。各派学者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学者不是政治附庸,不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
2.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争鸣”指各派学者或思想家,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见解,提出自己治国济世的主张。
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4.实质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5.评价(意义)
(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3)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各派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史学者说]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给我们的启示:允许学术自由,促进思想解放;允许人才流动,使其“择木而栖”;人民多谈国事,为对决策者提出批评意见和决策参考建议;定期开学术研讨会,各自取长补短。
二、中国古代道德学说的建构——孔子思想
1.思想主张
核心是“仁” “仁”的基本出发点是爱人;实现“仁”的途径是道德自觉,推己及人;目的是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 以“礼”治国 强调等级和秩序 调整“礼”和“仁”的方法 中庸。既贵贱分明又温情和谐。达到中庸的做法是“和而不同” 以“德”治民 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思想 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不耻下问,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等 世界观 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 2.文化贡献:《四书》《五经》的文化传承
(1)整理西周文献:
①《诗》——即《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版:单元检测(十二)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
-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版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版模块三 第十五单元 第32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版模块三 第十四单元 第30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版模块一 第五单元 第11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版:单元检测(十四)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doc
-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版模块二 第七单元 第15讲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版:课时检测(三十二)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doc
-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版:课时检测(十六) 两次工业革命.doc
-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版模块二 第六单元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模块一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内政、外交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doc
-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模块二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
-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模块三 第十一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及近代 以来世界科学、文艺发展历程.doc
-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版模块三 专题十二 第25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版模块一 专题一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版模块一 专题二 第4讲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版模块一 专题一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版模块二 专题十 第21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版模块一 专题二 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版模块一 专题四 第8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