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土壤污染及生物防治1.pptVIP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土壤污染及生物防治1

由于上述自净作用的结果,使进入土壤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包括一些有机物、化学毒物 的有害作用降低或消失。但土壤的自净作用有一定限度,超过了限度就会造成危害。某些 重金属和农药等污染物质,在土壤中尽管也可以发生一定的迁移、转化,但最终并不能完 全降解、消失而仍蓄积在土壤中。对这些污染物质就更应加强预防措施,以减少污染和危 害健康。   第62页/共69页 土壤的生物治理 ? 第63页/共69页 广义的生物修复:指一切利用生物为主的黄静污染的治理技术。它包括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转化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也包括将污染物稳定化,以减少其向周边环境的扩散,一般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三种类型,根据生物修复的污染物种类,它可分为有机污染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和放射性污染的生物修复。 ? 第64页/共69页 重金属超积累植物 近年来, 利用超积累植物清除土壤和水体环境中的金属和类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以其潜在的高效、廉价及其环境友好性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科技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 。? 超富集植物起码需满足两个条件: 1)Zn、Mn10000ppm; Pb、Cu、Ni等1000ppm; Cd100ppm. 2)地上部高于地下部 第65页/共69页 1、遏蓝菜属(Thlaspi)——目前世界上研究最多的超富集植物,十字花科。具有富集重金属Zn和Cd的能力。 其地上部Zn、Cd的含量分别可高达33600ppm和1140ppm(干重) 第66页/共69页 宝宝山堇菜(Viola baoshanensis)—— 山堇菜宝山堇菜 一种Cd的超富集植物,其地上部含量达1168ppm,地下部含量达981ppm。 第67页/共69页 . 3、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inn.)——第一种在我国发现的As超富集植物,由陈同斌等发现 补充: 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本;株高20-110厘米,根状茎短,直立;叶片倒披针形,长15-88厘米,宽5-20厘米,一回羽状,羽片线状披针形。孢子囊群线形,沿羽片边缘着生。分布于长江以南诸省。多生于石灰岩山地或墙缝间。优美的株形,已被广泛引种,可用于配置山石盆景和假山。全草入药,性温,味淡,苦,有解毒、祛风除湿、止血、止泻的功效。 研究证实,在南方湖南、广西等地大面积分布的蕨类植物蜈蚣草对砷具有很强的超富集功能,其叶片含砷量高达8‰,远超过植物体内的氮磷养分含量。 第68页/共69页 2、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由杨肖娥等发现的第一种Zn 超富集植物。 地上部的Zn含量达5000ppm.富集系数达1.9以上。 第69页/共69页 三、化肥使用 1、对理化性质的影响 土壤酸化 有些微量元素增加 元素有效磷降低 上层水稳性团聚体直径增加、下层 减少 土壤板结:Ca2+减少 2、污染土壤 过多的F-、CI-、NO2-、NO3- 3、重金属污染 4、对土壤微生物影响 掌握 第30页/共69页 四、放射性 第31页/共69页 虽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已经过去了24年,但是当年核电站释放出来的放射性元素对当地的核污染仍然存在。照片上有关专家正在展示受核污染死亡的鹿。 第32页/共69页 生活在核污染区域的许多人都有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内分泌失调的症状。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以及东欧一些国家每年都要为治疗受核辐射污染的人花大量医药费。 第33页/共69页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发生后,11.6万人被及时撤出了灾难区域,但没有及时离开污染区的人则受到大量辐射出现身体残疾甚至死亡。 第34页/共69页 第35页/共69页 1789年,德国化学家 克拉普罗特 1828年,瑞典化学家 贝采利乌斯 第36页/共69页 放射性元素及其特征 α射线:带2个电荷的氦核流,穿透能力比较弱,有很高的电离能 氦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核内有2个质子(带正电)、2个中子(电中性),核外有绕核高速运动的2个电子(带负电)。原子核的半径约占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 第37页/共69页 α粒子飞行速度大约是光度的1/10,一个移动的α粒子容易从原子和分子中移去电子。 第38页/共69页 β射线:高速电子流,具有较低的电离能力和较大的穿透能力,质量小,运动速度大。容易造成射线伤。 γ射线:波长极短的光射线,穿透力特别强,能穿透20-25cm的铅,不受电磁场的影响。γ射线有很强的穿透力,工业中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