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能够在其中生存并发展网络体系结构解决异质性问题采用的是分层.PPT

就能够在其中生存并发展网络体系结构解决异质性问题采用的是分层.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就能够在其中生存并发展网络体系结构解决异质性问题采用的是分层

* 路由选择 如何在多条通信路径中找一条最佳路径? 依据:速度,距离(步跳数),价格,拥塞程度 路由表建立与维护 静态:人工设置,只适用于小型网络 动态:运行过程中根据网络情况自动地动态维护 如何生成和维护路由表——路由算法 距离向量算法:RIP、CGP等 链路状态算法:OSPF等 数据报与虚电路的概念 数据报:无连接的服务;虚电路:面向连接的服务 数据报——每个分组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单位传送 特征:不需要连接,也无需确认 完整的网络地址(源和目的)——信道利用率低 不保证按序到达;每个分组均需进行路由选择 数据报与虚电路的概念 虚电路——传输前先建立一条逻辑连接,传输结束后拆除 特征: 需要建立连接 仅在建立连接时需要全网地址,传输时用虚电路号 按序到达;仅在建立连接时需要路由选择 两类虚电路: 永久虚电路——租用后便永久建立,退租后拆除。 交换虚电路——需要通信时建立,通信结束便拆除。 第2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在物理线路上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使之对网络层呈现为一条无错的线路。 所关心的问题包括: 物理地址、网络拓扑; 组帧:把数据封装在帧中,按顺序传送,并处理返回的确认帧; 定界与同步:产生/识别帧边界; 差错恢复:采用重传(ARQ)的方法; 流量控制:收发双方传输速率的匹配。 广播式信道问题(LAN or Wireless): 涉及到如何控制对共享信道的访问。 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 LLC)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两个子层,由MAC子层解决介质访问控制问题。 两种主要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 CSMA/CD - TOKEN PASSING Token Ring Token Bus 数据链路层的模型 主机A 主机A 结点1 结点1 结点1 传输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协议 数据虚通路 数据虚通路 数据实通路 数据实通路 数据链路/逻辑链路 = (物理)链路 + 通信规程 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数字信道 物理层提供的无源点到点物理线路段 数据链路层协议 第1层:物理层(Physical) 实现在物理媒体上透明地传送原始比特流。 定义了激活、维护和关闭终端用户之间机械的、电气的、过程的和功能的特性。 数据终端设备DTE、数据通信设备DCE DTE——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设备。如计算机、路由器。 DCE——用于把DTE发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适合于在传输介质上传输的形式。如MODEM。 物理层的特性包括: 机械特性:物理连接器的尺寸、形状、规格 电气特性:信号电平,脉冲宽度,频率,数据传送速率,最大传送距离等 功能特性:接口引脚的功能作用 规程特性:信号时序,应答关系,操作过程 物理层接口 EIA/TIA-232与V.24 EIA/TIA-449 V.35 G.703 X.21 EIA/TIA-232与V.24 也称RS-232C 异步传输,DTE与DSU(调制解调器)的接口 机械特性:25针连接器 电气特性 符合CCITT-V.28,非平衡传输 最大传输速率20kbps,最长可驱动电缆15m 功能特性 管脚定义(常用其中的9针) RS-232C常用管脚定义 EIA/TIA-449 对EIA/TIA-232的改进,也称RS-449 /EIA-530 采用两个电气标准 RS-423-A 非平衡传输(共享公共地) RS-422-A 平衡传输,主线路双线,无公共地 60m长电缆的最大传输速率为2Mbps 机械特性 37针/9针 3.4 TCP/IP模型 TCP/IP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DARPA)的一项研究计划——实现若干台主机的相互通信。 现在TCP/IP已成为Internet上通信的标准。 TCP/IP模型包括4个概念层次: 应用层(application) 传输层(transport) 网际层(internet) 网络接口(network interface) 3.4 TCP/IP体系结构 TCP/IP与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7 6 5 4 3 2 1 OSI参考模型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接口 网际层 TCP/IP概念层次 Ethernet,802.3,802.5,FDDI等等 TCP/IP支持 所有的、标准的物理和数据链路协议 TCP/IP与与应用层 应用层协议支持了文件传输、电子邮件、远程登录、网络管理、Web浏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