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7.1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 (共36张PPT).ppt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7.1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 (共36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7.1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 (共36张PPT)

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名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 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为什么? 第1课时 自由平等的真谛 * 学习目标 1.拥有自由的意义?P91 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背)P91 3、自由的含义及体现? 4、自由与法治的关系?(背)P92 5、平等的含义是什么?P93 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及表现?(背)P93-95 板块一:无法治不自由 * 运用你的经验p90 小芯说:“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大海说:“自由应该是完全由自己做主,生活中怎么有那么多规矩和限制? 阿梅说:“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你同意谁的观点?并说说你对自由的认识。 你同意谁的观点?并说说你对自由的认识。 赞成阿梅的观点。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1、自由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作用)? 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 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 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一天,车轮质问方向盘说:“你为啥总是限制我的自由?” 方向盘回答说:“随心所欲,是要滚到邪路上去的。” 父母不许我吃“三无食品”;不许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不许去河边玩耍; 老师不许上课迟到;上课搞小动作;完不成作业;考试作弊;抄袭作业 交警不许闯红灯;骑车不许在机动车道等等。 2、生活中该不该有这些限制? 1、联系你的生活,谈谈你受了哪些限制。 2、生活中该不该有这些限制? 该,正是有了这些限制,我们的健康、成长、 发展、安全才有了保护。正是有了这些限制, 我们才能更自由地学习和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3、如果没有这些限制, 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2)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 导致混乱与伤害。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 (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 (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2)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 导致混乱与伤害。 阅读课本91页下方“探究与分享”,思考: 1、孙某和某公司被诉至法院, 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 自由的边界是什么? 法律 你的依据是什么? 3、自由的含义及体现? (1)含义: 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2)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 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2、孙某和某公司为什么会被诉至法院, 受到法律的制裁? 因为:他们没有正确行使言论自由, 侵犯了死者的名誉权。 3、这说明: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是怎样的? ⑴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⑵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⑶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⑷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4、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哪种开会方式更受欢迎? 为什么? √ 板块二:法眼看平等 这两幅画说明了什么? 平等的受教育权 平等: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同工同酬 1、国家对特殊困难地区义务 教育实施农村营养改善计划;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 生活补贴。 2、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这些规定和做法平等吗? 平等: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5、平等的含义?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 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思考:“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不是存在矛盾呢? 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平等原则的体现和尊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你是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 ? ⑴意义(作用):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6、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阅读课本94页“相关链接”,思考: 我国哪些法律体现并维护了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基本原则? 宪法、民法总则、刑法、教育法 探究活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