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回顾总结4.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回顾总结4

一、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中土地政策的对比 1.梭伦改革中规定贵族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使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逐渐失去了扩展势力的物质基础。 2.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3.孝文帝改革中推行均田制,按一定标准,将国家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王安石变法中实行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这一措施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 二、认识历史上改革的本质和规律 1.任何改革从根本上说,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的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一般有两种情况: (1)整体适应、部分不适应。针对这种情况的改革,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调整,这样的局部调整是改良性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 (2)两者从根本上互相矛盾,这就必须从根本上改造旧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这种根本的改造是相当于革命性的改革,它必然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2.凡是改革,都必然触及一部分社会既得利益者或特权阶层的利益,因此会遇到阻力。革命性的改革,触及的是社会腐朽势力和没落阶级的利益,斗争更为激烈。 3.改革有成败,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 (1)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2)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以及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如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变法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他们在北宋政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坚决反对变法。 1.(2015·福建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常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材料二 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的信息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赋税、财政收入、土地兼并等角度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提取材料中“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信息作答;第二小问从王安石改革的背景、动机以及结果等角度说明。 答案:(1)法令:方田均税法。目的:均摊赋税;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答对其中2点即可)(2)表现:旧田制瓦解,租佃经济确立。简析:长期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局面,契合时代要求;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 2.(山东卷)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概括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2)问,根据史学研究方法,分析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答案:(1)免役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 (2)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需用其他史料印证。 3.(2016·全国乙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