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华避税方法与案例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跨国公司在华避税方法与案例研究

跨国公司在华避税方法与案例研究 I作砸《纺织财会》-2005年-第四期 跨国公司在华避税方法 与案1]111]!t夯 吴革 (对外经贸大学) 从跨国公司的角度而言,税收通常被看作 是它的经营成本之一,同其他经营成本一样,跨 国公司总会努力地降低整体税负来获得最大的 利润.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4年8月底,我 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94025家,但所 有外企中,有一半以上的都是亏损状态.这些处 于亏损状态的跨国公司有相当部分是为了避税 制造的人为亏损,而利用公司组织的设立,关联 企业之间的转让定价和资金融通是最主要的三 种避税手段.本文旨在通过案例的形式对跨国 公司在华避税的方法进行详细的解析,并对其 防范措施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一 利用公司组织的设立避税 (一)利用对常设机构的认定 在我国同许多国家所签订的税收协定中, 对建筑工地,建筑,装配或安装工程,一般以连 续超过6个月的为常设机构,只有构成常设机构 的才能征收所得税.一些外企为了达到避税,对 一 个工程项目人为地分成若干个小项目,把每 个小项目均当作一个个独立的项目签订合同, 尽可能地将提供的劳务时间控制在六个月以内, 从而规避这部分所得税. 【案例l】日本某公司与常设机构的认定 20世纪70年代,日本某公司在中国收购花 纺织财会一32一 生,临时派出它的一个海上车间在我国港口停 留28天,将收购的花生加工成花生米,将花生 皮压碎后制成板又返售给中国.按照中国税法, 非居民公司在中国居留只有超过半年才负有纳 税义务,这样,日本公司获得的花生皮制板收入 就无须向中国政府纳税.这是跨国纳税人利用 海上作业,就地收购原料,就地加工,就地出售, 缩短了生产周期,避免承担收入来源地纳税义 务的典型例子. (二)利用避税港 世界上有30多个被称为避税天堂的国 家和地区:中美洲的巴拿马;非洲的利比里亚; 印度洋地区的马尔代夫;太平洋地区的马绍尔 群岛;中东地区的巴林;欧洲的英属维尔京群 岛,美属维尔京群岛等等.在一般情况下,把公 司设在避税港,减轻税收负担的渠道通常有四 种: l,税后的所得最好分配到有税收协定关系 的所在国,这样可享受较低的预提税税率; 2,税前所得最好多体现在低税管辖的地 方,这样标准税率低,甚至可能为零税率; 3,因课征低税率的劳务报酬所得税,从而 减轻税负; 4,在避税港多持留税后所得,可享受税收 递延的好处. 《纺织财会》?2005年?第四期 【案例2】长江三角洲的跨国公司与避税港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许多人会对一些跨国 公司究竟属于哪个地方投资的感到困惑,他们 的投资方往往标明是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地方的 公司.而实际上,这些公司许多是由台商所投资 控股.台商为何要老远跑到这些小地方注册公 司并借此名义到内地投资?知情人士指出,台 商此举是一箭双雕,即既可绕开台湾当局对台 商投资内地的限制,又可利用国际避税地进行 避税. 二,利用转让定价避税 跨国公司在华避税的最主要,最常见的形 式是利用转让定价.转让定价(Tra11Sfer Pricing)是指在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 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等相互约定的出口 和采购商品,劳务和技术时所采用的内部交易 价格.转让价格并非根据国际市场上的供求情 况制定,而是根据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和整体 利益而人为制定的.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的内容:一是有形产品的转让定价,如公司内部 相互提供设备,零配件等的价格;二是无形产品 的转让定价,如子公司向母公司支付商标授权 费,技术使用费等.具体表现形式有: (一)有形产品的高进低出 转让定价在我国主要表现为高进低出, 即进口设备,进口材料等多方面的价格要高于 国际市场,而出口产品的价格却低于国际市场. 通过这样的操作,中国的外企容易形成账面上 的亏损,而利润转让到税负低的国家,地区或转 让到税负高的国家,地区以独占利润.如此一 来,跨国公司是一举两得:增加利润,减少汇率 风险. 【案例3】和路雪l2亿巨亏之谜 和路雪是全球冰淇淋市场第一大生产商, 也是中国冰淇淋市场第一品牌.1993年和路雪 进入中国市场,自1996年开始其市场份额便逐 Il暑硬 年增长.1996年为l8%,1997年升至29%,1998 年达到31%,在经济紧缩和冰棋淋市场低迷的 1999年,和路雪总体增长达l1%(其中京,沪两 地销量平均上升了50%),市场份额达到了36%, 与主要竞争对手明显地拉开了距离.带来这个 成功的是和路雪的冰柜战略.几乎一夜之间,分 布于大街小巷的便利店和小超市,突然同时冒 出了一只只漂亮,新颖的上面印着和路雪 (WallS)标志的冰柜.一时间,和路雪走入了 中国消费者的视线.此后,这些遍布营销网点的 冰柜在一次又一次被和路雪作为推动市场的终 端战术得以反复应用,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