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醇法环氧丙烷氯醇化尾气收受接管.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氯醇法环氧丙烷氯醇化尾气收受接管

《氯醇法环氧丙烷氯醇化尾气回收》 中试可行性研究报告 方大锦化技术研发部 2011年11月5日 一 环氧丙烷氯醇化尾气回收意义和依据 环氧丙烷系列产品是方大化工的支柱产品,原锦化分别在“七五”和“九五”期间从日本旭硝子公司引进两套环氧丙烷系列产品生产线,环氧丙烷总生产能力达到12万t/a,两套装置均采用氯醇化法生产工艺,该工艺比较符合原锦化现状要求:原料品种少、来源有保证、投资少、工艺流程短。 然而,在氯醇法生产当中,氯醇化尾气(以下简称尾气)中含有大量丙烯、丙烷及氧气等。由于尾气中丙烯、丙烷的浓度接近爆炸极限,致使其分离回收非常困难,工厂目前将其全部排空。这不仅严重污染了环境,而且极大地浪费了资源,降低了企业的效益。本着节约成本,降低消耗,防止污染环境,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原锦化利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技术先进,科研实力雄厚,与他们合作研究开发环氧丙烷尾气回收项目。2005年12月至2006年底完成小试各项工作。2007年初,在原锦化在聚醚分厂院内建造一套环氧丙烷尾气回收中试装置,一氧化碳造气装置位于四万吨PO压滤车间西侧,脱氧反应装置位于废弃原二氯苯冷冻厂房内。2007年11月9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宋教授等人与我技术中心人员开始PO尾气回收脱氧单元中试实验,时是冬季,11月16日,一场罕见寒流将露天CO造气多条水管线冻死或冻裂,实验被迫停止,宋教授等人返回抚顺。当时锦化处于改制时期,PO尾气回收实验至今没有恢复。目前,CO造气装置设备部分丢失或损坏,CO储槽被聚醚分厂改为二氯丙烷储槽,原场址已被占据。今年,原二氯苯冷冻厂房被拆,脱氧单元中试实验装置设备也不知去向。 二 主要研究内容 针对PO装置生产及尾气排放现状,通过研制一种新型脱氧催化剂,以CO为还原剂,实现单程深度脱氧,使尾气中氧气含量由处理前的15%左右降至小于0.5%。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1)脱氧反应小试实验 采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以方大化工8万t/a的环氧丙烷生产线所产生的PO尾气为实验原料,考察了反应温度、还原剂CO与O2的摩尔比、尾气中氧含量的变化、反应原料气体积空速等各种工艺参数对反应的影响,确定最佳操作条件。 (2)脱氧反应工业应用实验 在小试的基础上,以方大化工8万t/a的环氧丙烷生产线所产生的PO尾气为实验原料,采用列管反应器(规格:列管φ25×3,长1500mm,有效列管27根,单管程单壳程,壳程直径φ350),进行催化剂工业应用实验,以取得完整的实验数据。 三 环氧丙烷尾气回收中试目的及必要性 在2007年11月9日至16日中试脱氧实验,使尾气中氧气含量由处理前的15%左右降至小于0.5%,但存在两个重大问题:一是实验时间太短,没能考查催化剂使用寿命,二是出现了小试实验没有出现的问题,有水生成。如果我们要对环氧丙烷尾气回收工业化,就必须解决好中试存在的问题。恢复环氧丙烷尾气回收中试实验,考察环氧丙烷尾气中的丙烯、丙烷在催化剂作用下脱氧反应时是否与氧化学反应。丙烯、丙烷在反应前和反应后含量是否发生变化。由于一氧化碳与氧是放热反应,反应热是否被导热油带走 ,如被带走,反应器出口导热油温度应高于反应器入口温度。如不能带走,反应热的堆积会严重影响化学反应过程和催化剂的性能。 四 尾气脱氧小试工艺流程 小试脱氧实验是在自行设计和组建的小型固定床反应实验装置(详见图1)上进行,其流程是: (1)分别将氯醇法生产环氧丙烷的尾气和CO发生炉制备的CO气体通过固碱脱水及杂质。 (2)脱除水及杂质的尾气与CO气体分别经过缓冲罐后,通过转子流量计控制流量,按照一定比例在混合器中混合之后进入反应器。反应器的温度通过加热带来控制 五 气体组成分析与测试方法 反应前后气体样品中氧气、CO、丙烯、丙烷等含量采用色谱法分析。所用仪器为GC-3420气相色谱仪(北京分析仪器厂生产),具体分析方法为:永久性气体及CO采用3 m填有5A分子筛的填充柱进行分析。柱温:50℃,TCD检测器温度:120℃,进样器温度:80℃,载气(氦气)流速:16ml/min,六通阀进样。 丙烯、丙烷等的分析采用4 m填有球形硅胶波瑞西耳C(Porasilc)填充柱进行分析。柱温:50℃,FID检测器温度:100℃,进样器温度:80℃。全组成定量分析采用外标法进行,采用甲烷为校正因子,通过TCD及FID谱图合并实现。 六 工艺流程及方案选择 本方案包括二个实验装置,即一氧化碳发生单元和脱氧反应单元。分述如下: 一氧化碳制备 制备一氧化碳是国内已有成熟技术,采用焦炭和纯氧造气,制备粗一氧化碳,然后进入三个水洗塔分别三次清洗,再经碱洗塔清洗,最后得到提纯一氧化碳进入储槽内保存。 脱氧反应 氯醇法生产环氧丙烷的尾气经过脱水后,进入缓冲罐,燃后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产生的提纯的CO混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