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深切缅怀西方博物馆历史与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冯承柏....doc

深切缅怀西方博物馆历史与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冯承柏....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切缅怀西方博物馆历史与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冯承柏...

深切缅怀西方博物馆历史与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冯承柏教授 黄春雨 老师冯承柏教授突然辞世,震惊感伤之际;继承老师衣钵,继续博物馆学教学科研之时,老师对中国博物馆学特别是开拓西方博物馆历史与研究所做的重要贡献,萦绕心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博物馆学研究开始复兴。1979年,南开大学率先成立了博物馆学专业。1980年9月,第一届博物馆学专业本科生入学。本人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得以跟随老师学习西方博物馆的历史与理论。 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早期,由于长期的封闭,国内鲜有西方博物馆历史与理论的专业资讯。这对于初学博物馆学而又渴望了解世界的我们而言,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遗憾,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深入学习博物馆学的热情和兴趣。1983年,老师从美国访学归来,金秋时节即为我们开设了《西方博物馆》课程,一个我们知之甚少的西方博物馆世界呈现在面前;先生儒雅睿智并充满激情的风采至今历历在目;老师以文化学、社会学和历史学审视博物馆历史与现实的研究方法,对我此后从事博物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影响深远。 《西方博物馆》是我国高等院校首门较为系统地介绍西方博物馆历史与现状的博物馆学专业课程,老师也从此开始了向中国多方面传播西方博物馆历史与理论的科研与教育工作,在《中国博物馆》季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广泛影响和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介绍西方博物馆学的论文。其中,《博物馆与西方社会》(《中国博物馆》1985年第四期)、《略论西方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效益》(《中国博物馆》1986年第三期)、《论博物馆的起源》(《中国博物馆》1988年第二期)《战后至八十年代初世界博物馆的发展》(《中国博物馆》1989年第二期)、《外国博物馆学理论及历史的札记》(《中国博物馆》1991年第一期)是老师的代表之作。上述研究不仅对西方博物馆的历史及博物馆学的发展变化,向国内作了前所未有的系统介绍,扩展了我国博物馆界的视野;老师更以其深厚的西方历史文化的学识,将博物馆置于历史、文化、社会的大背景中去探究博物馆发展规律,使我国年轻的博物馆学研究因老师的参与和努力,而更具有学术性。 1989年,老师又培养出我国首批专门从事博物馆学理论研究的硕士生,为我国的博物馆学教育再谱新篇。 1990年,老师作为富布赖特学者赴美,对美国博物馆及博物馆学研究做了为期一年的系统考察,与史密松研究院建立了良好的关系。1993年8月11日-15日老师在南开大学亲自筹备并主持召开了中美博物馆学研讨班。这是中国高等院校的首次博物馆学国际研讨会。参加研讨班的美国博物馆学家大多来自史密松研究院所属的美国国家博物馆。我国则有时任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的吕济民、《中国博物馆》主编苏东海先生与会。国内主要博物馆也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研讨班就博物馆学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会后,老师亲自选择部分美国博物馆学者的论文以及其它有代表性的新博物馆学文章,指导部分研究生翻译发表于《中国博物馆》1993年第三期。此次会议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或者说新博物馆学研究的开展和深入,就我个人而言则受益匪浅,特别是对生态博物馆的关注和研究。 老师对西方博物馆学的研究和传播得到了中国博物馆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肯定,作为博物馆学史主编,老师参与了1993年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博物馆学史的编撰;应邀为1990年版的《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并为该书所采纳。《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与《中国博物馆学基础》至今仍然是博物馆学专业的指定教材或必读参考书。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老师虽然把主要精力投入于南开大学图书馆的建设管理与美国文化历史的研究,但依然关心博物馆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他在百忙之中,总会挤时间欣然参与专业的重要活动。每次与老师相遇,他也总会关心询问专业各方面情况。在庆祝南开大学博物馆学专业创建二十周年之际,老师将其晚年致力于博物馆、图书馆数字化研究的结晶化为《博物馆信息学札记》发表于《中国博物馆》 2001年第4期。 2001年,国家文物局和国家博物馆委托老师和我承担《国家博物馆功能与选址项目研究》,此时的老师作为天津市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管理中心(现更名为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的主任,正忙于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五”综合投资规划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项目。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困扰,也使一向精神矍铄的老师,身体大不如前。但他依然以极大的热情,亲自动手查阅资料撰文著述。每当我提醒老师要注意休息时,他总会笑着说:“只要一提博物馆我就会兴奋”。此情此景仿佛就在昨天。 在老师指导和身体力行下,《国家博物馆功能与选址项目研究》顺利完成,并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和国家博物馆的高度肯定。《国家博物馆功能与选址项目研究》主要研究解决的是原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重组之后成立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功能定位问题。在项目进行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