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钢铁材料学教学教材.ppt
钢 铁 结 构 材 料;11.1.钢的分类及编号;2 . 钢的编号 ;合金工具钢 : ;滚动轴承钢 :;(1)合金元素与铁的相互作用;c. 封闭γ区、无限扩大α区型
到某含量时A3与A4点重合,γ区被封闭 ,超过此量,合金不再有α←→γ相变。
Si、 Cr>7% 、W、Mo、V、Ti、P等。
Cr<7%时,A3↓。;(2)合金元素与碳的相互作用;3. 合金元素对Fe-Fe3C相图临界点的影响;;4. 合金元素对钢加热、冷却转变的影响 ;(2)合金元素对珠光体转变的影响;(3)合金元素对贝氏体转变的影响;5. 合金元素对淬火钢回火转变的影响 ;(2)产生二次硬化 ; 使金属强度增大的过程称为强化,既然塑性变形是由于位错滑移运动造成的,那么强化的途径就在于设法增大位错运动的阻力,从组织上造成位错运动的障碍。
固溶强化
间隙原子的强化作用比置换原子大10~100倍,因此碳是提高钢的强度的最重要的元素,但因为在铁素体中溶解度有限,固溶强化作用受到限制;在置换原子中,Si、Mn是强化作用较大的元素。
固溶强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随着溶质原子的增多,强度、硬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为了使钢既具有较高的强度,又有适当的塑性,对溶质浓度应加以控制。
晶界强化
细化晶粒不但可以提高钢的强度,而且可以提高钢的塑性和韧性。向钢中加入Al、Ti、V、Zr、Nb等元素形成难溶的第二相粒子细化奥氏体晶粒。;第二相强化
运动着的位错遇到滑移面上的第二相粒子时,或切过,或绕过,滑移变形才能继续进行。这一过程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需要提高外加应力,所以造成强化。粒子越细小、弥散强化效果越好。
合金元素的作用是为造成均匀弥散分布的第二相粒子提供必要的成分条件。
第二相粒子对钢的塑性有危害作用。首先,在断裂过程中,孔坑的萌生与第二相质点有关;其次,钢的塑性与第二相的分布状态有关;再次,钢的塑性与第二相的形状有关。最后,第二相的种类对塑性也有影响。
位错强化
金属中的位错密度越高,则位错运动时越容易发生交割,形成割阶,造成位错缠结等位错运动的障碍,给继续塑性变形造成困难,??而提高金属的强度。
合金元素的作用是在塑性变形时使位错易于增殖。;11.3. 工程构件用钢;3. 成分特点;合金化与焊接性能 ; 钢的焊接性主要取决于钢的淬透性和淬硬性,钢中碳及提高淬透性的元素含量越多,则钢的开裂倾向越大。
为了估计钢的焊接性,通常采用碳当量的概念,即把单个合金元素对热影响区硬化倾向的作用折算成碳的作用,再与钢中碳的质量分数加在一起,来判断钢的焊接性。
Ceq=WC+WMn/6+WCr/5+WMo/4+WNi/15+WSi/24+WCu/13+WP/2
实践证明,碳当量大于0.4~0.5%时,钢就不具有良好的焊接性。为了保证钢的焊接性,构件用钢只能是低合金化或微合金化,且含碳量要低于0.20%。; Cr、Ni、Ti等元素可以提高铁素体的电极电位,从而提高耐蚀性;
Cr促进钢的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将金属表面与腐蚀介质分开,从而阻碍其腐蚀过程;
Cu有利于在钢的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膜,同时提高铁素体的电极电位,有利于提高钢的耐蚀性;>0.50%时将导致热脆。
P也是提高耐蚀性的元素,P与Cu共存时效果更好。P加剧钢的冷脆,应限量。;中国的钢铁消费与面临的问题;开发新一代钢铁材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钢材的强化机制;各种强化机制对钢材强度的贡献; 当低碳钢奥氏体化以后一极慢的速度冷却时,存在奥氏体和先共析铁素体平衡的临界转变温度Ae3。奥氏体在临界转变温度以上是稳定的,其体积自由能低于铁素体的体积自由能;在临界转变温度以下,铁素体的体积自由能低于奥氏体的体积自由能,就要发生γ/α平衡转变,系统总的自由能变化为:
ΔG=-V(ΔGV-ΔGE)+ΔGS
式中ΔG――系统总的自由能变化
ΔGV――体积自由能变化
ΔGE――弹性应变能变化
ΔGS――新相形成的表面自由能变化
发生平衡转变时,铁素体晶核优先在奥氏体晶界形成,晶核形成以后吞并奥氏体晶粒而长大。因为转变的过冷度较低,相变的驱动力较小,铁素体的形核率较低;同时因为转变温度较高,原子的扩散能力较强,所以晶粒尺寸较大。; 向奥氏体施加变形时,变形能的一部分(5~10%)被储存在奥氏体之中,使奥氏体的体积自由能提高,促进了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形变储能ΔGD转变为相变自由能的一部分,系统总的自由能变化为:
ΔG=-V(ΔGV-ΔGE)+ΔGs-ΔGD (2)
形变储能以位错、形变带和变形晶界的形式增加了奥氏体内的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十七章外阴色素减退性疾病.ppt VIP
- 考研真题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820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历年考研真题汇编.docx VIP
- 中石化油品储运鉴定试题库——初 级 工.pdf VIP
- 探测器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docx VIP
- 2025上海松江区工作者招聘76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中国全面发育迟缓诊断指南2024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2020年国考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地市级).pdf VIP
- 试算法计算调洪演算程序.xls VIP
- 小学英语教学中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智能化弱电系统培训资料,大量系统图与实例图.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