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注新“社会病”
关注新“社会病”——网络成瘾研究综述
段兴利/刘敏
2013-1-23 15:26:06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兰州)2005年04期第25~30页
【作者简介】段兴利,兰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刘敏,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内容提要】 网络成瘾是伴随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心理现象或社会现象,并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它的名称、类型、特征、危害、成因、诊断和对策方面都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今后,它的研究重点应放在两个方面,一是研制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诊断工具,二是探讨可行性较强、有效性较高的防治措施。 【关 键 词】网络成瘾/名称/原因/对策 Patricia Wallace说:“伴随互联网走入千家万户的同时,人们也听到了由于上网引起行为问题的不和谐之音。‘上网成瘾’已成为人们辩论和夸大的题目。”(注:Patricia Wallace著,谢影、苟建新译:《互联网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198、206页。)确如其所言,从美国的Dr. Ivan Goldberg提出“网络成瘾”这个概念后,它便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已有数百万青少年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网络成隐已成急需防范和治理的“社会病”。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在网络成瘾的名称、类型、特征、危害、成因、诊断和对策七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一梳理和评述,并提出相关问题和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一、网络成瘾的概念 网络成瘾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心理现象或社会现象,但正如Patricia Wallace所说:“目前人们激烈争论的是对这种现象冠以什么样的名称”,直到现在,国内外对它的名称仍未统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 美国纽约精神病学家Goldberg1994年宣称自己在临床上发现了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并把它命名为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注:王芳:《体验网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188页。),指的是个体由于过度使用因特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该术语1995年被引入医学词典。我国学者对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则有不同的译名,如“网络成瘾症”、“网络成瘾障碍”、“互联网痴迷错乱”等。在美国,这个概念受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他们认为“成瘾”这一术语是指有机体对某种药物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依赖,是用于摄入某种化学物质或麻醉药的行为。网络用户对网络的着迷不同于对化学物质的依赖(注:陈侠、黄希庭、白纲;《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第11期。)。也有学者认为,使用“网络成瘾”夸大了网络的消极作用(注:Hambyrger Y A, Ben-Artzi E. Loneliness and Internet use.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3, 19(1): 71-80. )。还有的学者认为目前使用这个概念是不准确的,“有人用:‘互联网痴迷错乱’的名称,但很多科学家认为随便使用‘痴迷’、‘错乱’等不够准确。在美国精神病协会的权威文件《精神病诊断及统计手册(IV)》还没有一种称作‘互联网痴迷错乱’的病”(注:Patricia Wallace著,谢影、苟建新译:《互联网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198、206页。)。 2. Internet addiction(简称IA) 尽管Goldberg提出了IAD概念,但在美国则大多使用IA(注:杨容、郑涌、阮昆良:《网络成瘾(IAD)实证研究进展》,《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其含义与IAD是一致的。 3.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PIU) Davis针对一些学者对“网络成瘾”这一名称的质疑,提出了PIU的概念(注:Davis R A. A cognitive-behavior moda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1, 17(2): 187-195. ),国内把它译成“病理性网络使用”(注:刘树娟、张智君:《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生理模型及研究展望》,《应用心理学》,2004年,第2期。),或“病态网络使用”(注:孟令芳:《青少年网络成瘾探讨》,《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4. 其他的说法也很多,例如Internet Beh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OHS_Law_List_(OHS法律法规清单).doc
- ORACLE_11G_OCP_管理2_WorkshopII_1Z0-053_题库100-200之间题.docx
- ORACLE_11G_OCP_管理2_WorkshopII_1Z0-053_题库300-400之间题.docx
- PHYTO5_Pigmentation_cream_有机亮颜臻白祛斑霜.pdf
- PEPC复习模拟题.doc
- PETS3-解答选择200题.doc
- NHB新产品手册2012EN.pdf
- PP-QW-MD-01供应商评鉴与评价管理规定.docx
- PPT_做不可替代的员工-3.ppt
- PPT_做不可替代的员工-4.ppt
- 生成式AI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现象的虚拟再现与理解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时尚设计的创新设计思维与方法》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数学课堂数字化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酒店收益管理策略在旅游市场旅游与园艺融合中的收益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老年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模式对生活质量的提升影响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江北区旧房装修施工方案.docx
- 江北区机动车道路施工方案.docx
- 云南省石屏县一中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
- 小学音乐教育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的乐器教学资源库构建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