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讨会年月中坜市.docVIP

第十届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讨会年月中坜市.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届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讨会年月中坜市

第十屆海峽兩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討會,2006年11月,中壢市 淮河流域洪澇災害與防災減災 徐英三 淮河水利委員會防汛抗旱辦公室   淮河流域地處大陸地區中原腹地,是大陸地區南北氣候、高低緯度和海陸相三種過渡地帶的重疊地區,氣候地形地貌複雜,洪澇災害時有發生。從20世紀下半葉至今,政府投入了巨大資金和人力,興建了空前規模的防洪工程,形成了以防洪工程為核心的防洪減災體系,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但隨著人口的增加,社會財富的增多,洪澇災害的損失也越來越重。如何提高防洪能力,努力減輕洪澇災害損失,已是當代社會面臨的重大任務,應值得我們研究探討。 一、淮河流域洪澇災害及其特點 古代淮河是一條獨流入海的河流,與長江、黃河、濟水齊名,並稱“四瀆”。自從1194年黃河奪淮以後,淮北很多河道遭到嚴重破壞,大量的黃河泥沙淤塞了淮河尾閭,迫使淮河改道入江。據歷史文獻記載統計,西元前252年至1948年的二千二百年中, 淮河流域每百年平均發生水災27次。1194年黃河奪淮初期的十二、十三世紀每百年平均水災35次;十四、十五世紀每百年平均水災74次;六世紀至1950的450年中,每百年平均發生水災94次。這充分表明,黃河奪淮對淮河的影響是災難性的。 1.淮河流域洪澇災害的特點 分析近530年的(1470~1999年)洪澇災害史料,可以看出淮河流域洪澇災害有以下主要特點: ① 災害發生頻率高:近530 年間發生較大範圍水旱災害350次,平均三年二次。其中流域性洪澇災害131次,占總年數的25%。局部地區洪澇災害占28%。 ② 時空分佈複雜:近530年間,年內洪澇災害交替出現的有123年,約占23%。淮北中東部多以澇災為主,澇和偏澇年份占65%左右。 ③ 有顯著的相對集中:洪澇主要集中在18世紀,洪澇年約占近530年間洪澇年的27%。旱年主要集中於16、20世紀,旱年約占近530年間旱年的51%。 淮河流域降水與水旱變化有顯著的准11年週期。 ④ 暴雨是產生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6、7月份降雨主要是切變和低渦天氣系統,歷時較長,降雨範圍較大,易造成流域性洪水,如1931、1954 、1963、1991年、2003年;8、9月份主要是颱風暴雨,由於強度大,危害也不可低估,如1968年淮河上游的暴雨,1974 年沂沭河暴雨,1975年洪汝河、沙潁河的特大暴雨等。 2. 20世紀幾場典型洪澇災害 ① 1931洪水: 6月下旬至 7月底,流域內出現持續降雨,超過 300mm的面積約 13萬平方公里。其中超過 500mm的面積為51萬平方公里,超過 700mm的面積 1.3萬平方公里。6月至 9月,蚌埠站徑流總量為 503.4億m3,蚌埠站最大實測流量為8730 m3/s (7月30日)。根據水文分析計算,其理想的洪峰流量達 26500m3/s(7月 27日),為歷史最大值。浮山站洪峰流量為 16100 m3/s。進入洪澤湖洪峰流量為l9800 m3/s,洪澤湖蔣壩站水位超過 15.00m時間長達 31天之久。當年除裏運河開啟歸海壩3處外,裏運河東西堤還潰口 80多處,加之當地暴雨成澇,裏下河地區盡為澤國。災情遍及流域內四省 100多個縣。據統計,沿淮大堤自河南信陽至安徽五河主要決口 64處,決口長度累計17.3km,全流域淹沒農田 7700余萬畝,受災人口達2100余萬,死亡人數75000多人,經濟損失3.64億銀元。 ② 1954年洪水:自6月4日開始全流域普降大到暴雨,整個7月份,流域內面平均雨量為513mm,為多年同期平均雨量的3~5倍,700mm以上雨區約7萬平方公里,造成了全流域的大洪水。淮河幹流正陽關最高水位達26.55米,相應魯臺子洪峰流量12700 m3/s。由於洪水過大,歷時過長,致使淮北大堤在禹山壩和毛灘兩處決口。當年全流域總計淹沒耕地6464萬畝,死亡1920人。 ③ 1975年洪水:受8月上旬 3號颱風深入內陸腹地影響,河南省駐馬店、南陽等地區發生了大陸地區大陸上少見的特大暴雨,暴雨中心林莊3小時降雨 494.6mm、 6小時降雨830.lmm、12小時降雨954.0mm、5天降雨1631mm均為國內最大記錄。而林莊 24小時降雨 l060mm、 48小時降雨1279mm、3天降雨 1605mm均為國內大陸上最大降雨記錄。由於降雨量大,造成洪汝河、沙潁河發生了特大洪水,致使兩座大型水庫垮壩,下游7 個縣城遭到毀滅性災害。據統計,河南省有 23個縣市, 820萬人口, 1600多萬畝耕地遭受嚴重水災,其中遭受毀滅性和特重災害的地區約有耕地 ll00萬畝,人口 550萬人,倒塌房屋 560萬間,沖走和水浸糧食近20億斤,淹死26000人。京廣鐵路沖毀 l02km,中斷停車 18天,影響運輸 48天。安徽省成災面積

文档评论(0)

yuguanyin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