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分配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关键.doc

理顺分配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关键.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顺分配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关键

理顺分配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关键   摘 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我们要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通过积极采取措施来理顺分配关系,如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方针、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强化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这对于体现社会公平,维护市场经济次序,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更好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分配制度;收入差距;经济公平   中图分类号:F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7)01―0003―07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表明,市场经济运行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环节的有机统一,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不协调,甚至出现扭曲现象,那就会影响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阻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这些环节中,分配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大。因为,分配包括生产资料的分配、劳动力的分配和消费品的分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是说明这些生产要素归谁所有和如何配置的问题,是进行物质生产的前提。消费品的分配是确定个人对消费品占有的份额。尽管分配是由生产决定的,但分配也会反作用于生产。特别是在分配上如果出现不公平现象,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就会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必然会阻碍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阐述了这个思想。因此,我们要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理顺分配关系。这对于体现社会公平,维护市场经济次序,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更好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理顺社会主义分配关系的必要性      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关系的历史演变,主要经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这两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关系的主要特点:一是在经济制度上实行计划经济。坚持实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这就决定了劳动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是为人民服务的经济,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要求。正如马克思指出:“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由此可知,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比例是通过计划实现的,计划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把社会劳动有计划按比例地分配到各部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在于能够合理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和自然资源,能有步骤地采用和推广科学技术与先进成果,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保证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使得生产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二是在经济政策上实行按劳分配。生产决定分配,不仅决定着分配的对象,而且分配方式和分配关系的性质也取决于生产关系即生产的社会形式。马克思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生产中主人翁地位在经济上的实现,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物,按劳分配与不劳而获在本质上根本对立,与平均主义分配互不相容,它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差别、收入差别以及生活水平的差别。在一个劳动过程中,存在三种不同形式:劳动能力存在于劳动者体内,使用前处于潜在形式的“潜在劳动”;人们的劳动贡献在其中发挥出来的“流动劳动”;人们所做出实际劳动贡献的“物化劳动”。按劳分配的依据即为“物化劳动”。实行按劳分配是推动社会生产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利于加强和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是提倡道德风尚和消除剥削阶级思想的重要手段。正如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改革开放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现在看来这个路子是对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按劳分配在客观上起到奖惩的作用,从而能促使人们从物质利益上关心集体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激发人们充分发挥其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利于调节劳动者之间利益关系,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