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课件第16课六国论_1.pptVIP

2014秋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课件第16课六国论_1.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秋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课件第16课六国论_1

第16课 六国论 名句赏读 (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赏读: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 赏读: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3)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赏读:只要肯努力,人人都可以成为尧和舜那样的大圣人。孟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要成为尧,成为舜,关键是要去“做”。若能事事都按照尧和舜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不也就成为尧和舜了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若能为自己树立一个好榜样,并按照榜样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也就可以迅速成长了。 (4)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赏读:千丈长的大堤,因蝼蚁的词而溃决;百尺高的房屋,因烟囱缝隙中迸出的火苗而焚毁。不拘小节,不重微害,不在小处注意消除隐患,最终必酿成大祸。立身处事要防微杜渐,防患于萌芽状态。 文言拾贝 司马迁赞李广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译文】 《论语》说:“在上位的人,自己行为正直,不下命令,教化也能推行;自己行为不正,即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听从。”说的大概就是李将军吧。我看李将军诚诚恳恳严肃认真,像一个质朴的乡下人,不善于讲漂亮话。当他死的时候,普天下的人,不论是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全都沉痛地哀悼他。这是因为他那忠诚朴实的品德,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士大夫面前啊。谚语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话讲的虽是平常小事,却说明了一个大道理。 【思悟】 做人只要真诚、忠实,即使不去宣扬,也会感动人,为人所敬仰。 词语辨析 从而·进而 “从而”连接分句,用于下文开头,表示结果、目的或进一步行动,强调与上文的因果或条件关系;“进而”用于复句的后一分句,强调进一步的行动。 例句:1.由于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城乡物质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2.认真学习词法,进而学习句法,才能全面学好语法。 厚颜无耻·恬不知耻 都形容不知羞耻,常可通用。异:前者偏重在“脸皮厚”;后者偏重在做了坏事仍满不在乎。 恬,安然,无动于衷。 例句:1.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 2.打这个恬不知耻的走狗。 卡片摘录 一、作者作品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散文家。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犀利、明快酣畅,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与其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并称他为“老苏”。著有《嘉祐集》十五卷。《六国论》是《嘉祐集·权书》十篇中的第八篇,原名为《六国》。《权书》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 二、背景剖析 本文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作者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作者立论的根据;二是作者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作者撰写此文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 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是七雄争霸的时代。《六国论》中的“六国”,就是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盛的六国却因宗法势力的强大,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衰落。秦强盛起来后,积极向东方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所谓“合纵”。但他们又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牢固。 北宋建国以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是也造成军事上的衰颓。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苏洵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单纯地评论古代的历史事件,而是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采取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 3.一词多义 实词 (1)非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_________________ ③非有仲尼、墨翟之贤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