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5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5年安徽省中考语文2015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总体格局不变,试卷模式、题量、分值与往年试题相似,突出语文学习的规律和特点,科学地考察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应用能力。相比较2014年,2015年语文试题整体难度有所增加。   一、语文积累运用,题目灵活,易错性大。   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察。默写的古诗文都是名篇名句,难度不大。去年选择诗歌考察学生的鉴赏、分析、表达能力,体现了“稳中求变、守正出新”的特点,而今年的小语段练习同样选择了纪伯伦的一首小诗, 考察学生查字典的熟练度、词语运用和修辞手法。但第(3)题“‘宣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义项。请根据诗歌语境,选择恰当的一项( )。   A.使积水流出去 B.疏散  C.泄露”本题干扰性很强,学生必须根据上下文语境和词语的搭配来选择正确答案。第(4)题“诗歌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与_______的修辞手法。”   本题是考察原诗文“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其中拟人很好判断,但是另外选项是排比、反复、比喻都有可能。名著题,应该在预料之中,考察《红岩》和《伊索寓言》,没有偏、难、怪题。综合运用部分第(3)题 “班级采风小组到王岭村搜集歇后语。请你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50字以内。(配图略)”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学生可能忽略了图上所给的坐标,而错误地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不恰当的词语,指向不明,导致扣分。   二、阅读题规律性强,阅读文本难度加大,扣分点多。   按照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在现代文阅读文体上呈隔年交替出现的规律,今年的两篇现代文阅读和2013年的在文体上保持了一致,分别是一篇记叙文和一篇说明文。在题目的设置上仍延续近两年对学生在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说明文《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主要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可以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语段,但如何提炼答案要点需要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第6题判断画线语句的说明方法,因选句较长,对学生的判断上有一定影响。第8题考查语句的顺序,学生需要联系上下文来回答,如果学生没有经过相应的练习和指导,可能因答题方向错误而扣分。   散文《槐花》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跟去年秦文君的叙事散文《红书包》比起来,题目设置、考察点没有多大变化,都是常见题型,选择题的再次出现也在意料之中,但阅读文本难度较去年有所增加,每一小题分值较大,扣分点相对较多,学生也很难得到满分。例如第10题“文章—⒂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6分)”本题分值较大,每一点3分,学生很难答全、答简洁,容易扣分。   第13题“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6分)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本题可以从人物的外貌、心理、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角度,也有可能从嗅觉、视觉等感官描写角度,从词语的角度入手。得满分不容易。   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试题相对容易,同时我们安庆市的一摸考试正好考查了这篇文言文。第17题“孟子认为早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本题“客观”“主观”两个词对于部分初中生来说比较陌生,造成混淆,容易把内容写反。   三、作文,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   今年的中考作文题是半命题形式作文,要求考生以“难忘那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但必须从“期盼”“慈爱”“坚毅”“失望”四个词语中来选填,也可算是四选一的命题作文。题目本身比较容易入手,不管是“期盼”“慈爱”“坚毅”“失望”都是非常贴近生活的。从这一点来说,今年的作文题与最近几年的作文题相同,主要考察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与习惯。但如果考生脱离自身生活选材,难免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   出题人的本意还是希望考生能注重日常学习成长生活中的细节,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要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行文中“自我”的缺失,文题的大而空,是导致文章内容失真、虚假的重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道半命题有意识地避免这样的问题,引导着考生从小处入手,从自身角度去思考写作内容。   总之,今年的语文试题,在内容的制定上基本涵盖了《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凸显了主干知识点。较好地兼顾了学业水平测试与升学选拔考试的双重功能。在内容的制定上仍秉承变革与传承的思想,试题的变革有利于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度,而传承的试题则是检验学生语文基本功的最好方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