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水利工程施工生产实习的报告.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利工程施工生产实习的报告

转载 水利工程施工生产实习报告 原文地址:水利工程施工生产实习报告作者:萍藩茅屋 水利工程施工 生产实习报告书 一.前言 1.实习目的 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程上学过的理论知识,了解主要建筑物的施工特点,施工方法等,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自我的专业知识和现场操作技能。 2.实习任务 通过对大学四年理论知识的回顾记忆.资料收集,以及老师.专家讲解.学生提问,实地观察.现场记录,参与实验等等的方式,对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整体情况进行现场实习,掌握一定的施工技术。 3.实习时间 2010年11月2日--11月12日 4.实习地点 萍乡芦溪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 5.实习人员 带队老师:赖文辉老师江辉老师鄢玉英老师欧阳老师张博士 实习学生:2007水工本科(1)(2)班学生 二.实习内容 1.枢纽工程概况 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地处赣江一级支流袁河上游的萍乡市芦溪县境内,坝址位于芦溪县上埠镇山口岩村上游1km处,距芦溪县城7.6km,距萍乡市约30km。是一座以供水、防洪为主,兼顾发电、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 袁河发源于萍乡市芦溪县麻田乡境内的武功山金顶北麓,河流自源头向北流经麻田、新泉、张家坊、上埠、芦溪、宣风、银河等地,至宣风与沂水会合流入宜春市境,而后自西向东流经宜春、分宜、新余、新干及樟树诸县市,于樟树镇附近汇入赣江。袁河主河全长273km,全流域面积6486km2。袁河在萍乡市境内的河长为52km,流域面积为698km2 萍乡是一个缺水地区,尤其是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需求较大,山口岩水库调蓄袁河径流,可解决萍乡市东部一带的工业与城镇生活用水,推荐山口岩水利枢纽为近期开发工程 2.枢纽水文条件 山口岩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30 km2,主河长28.7km,流域平均宽度8.01km,主河道平均比降14.8‰。 据萍乡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17.3℃,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82.9 mm(20cm蒸发皿观测值),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为11.0 m/s,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79天。 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下游7.6km处设有芦溪水文站,具有1958~2004年共47年连续的实测水文资料系列,是本工程水文分析计算的主要依据站。经计算,山口岩水库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7.54 m3/s,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033.8 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38×108 m3。 袁河为雨洪式河流,洪水多发生在4~9月份,经分析计算,水库坝址设计洪水标准(P=0.2%):洪峰流量1260 m3/s,24h洪量42.3×104m3,72h洪量68.3×104m3;校核洪水标准(P=0.05%):洪峰流量1820 m3/s,24h洪量61.1×104m3,72h洪量98.4×104m3。施工设计洪水:9月~次年3月洪峰流量(P=10%)196 m3/s。 袁河为少沙河流,坝址多年平均输沙量为3.35×104t,水库50年泥沙淤积量为128.8×104m3。 3.枢纽地质条件 本区处华南褶皱系赣中南褶皱,赣西南拗陷之武功山~玉华山隆断束构造单元中。区内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北部为丘陵区,局部见有小规模滑坡体及崩塌堆积体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供水管线区和坝下灌区属于丘陵低山及冲洪积地貌,未见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库周和库盆由透水性较微弱的变质岩系、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石炭系碎屑岩构成,无可溶性岩分布,山体雄厚,地下水分水岭高程高于正常蓄水位,未发现通向库外的导水构造,不存在水库永久渗漏问题。 库岸多为岩质岸坡,土质岸坡一般亦较平缓,库岸稳定性较好,但自下坝址至九洲段库岸岸坡较陡,局部见有滑坡及坍塌现象;坝址上游右岸400m处滑坡体,存在失稳的可能,将威胁大坝的安全与稳定;同时,崩塌堆积体对左岸引水隧洞进口(短线方案)的稳定亦构成威胁,对近坝左岸崩塌堆积体予以清除。部分土质库岸在水库蓄水过程中或蓄水后,将会产生坍塌或滑坡等现象,虽对大坝及水库安全不会构成威胁,但对邻近正常蓄水位线库岸的居民将产生一定影响,建议可能受影响的居民进行搬迁。 库区植被发育,水土保持良好,固体迳流微略,未来库区淤积问题不大。库区内未见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及文化古迹遗址分布,淹没影响小,库尾地面高程高于正常蓄水位6.5~8.8m,不存在浸没问题。由于库区无孕震断裂分布,上基岩深部张裂隙不发育,导水性差,地下水分水岭高程远高于正常蓄水位,因此水库蓄水后,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沿线洞段上覆山体雄厚,隧洞沿线穿越岩层为:C1d2-1-2层、C1d2-1-3层、C1d2-2-1层、C1d2-2-2层及C1d2-2-3层;隧洞进口洞脸局部置于崩塌堆积体之中,建议将堆石体予以清除,隧洞出口岩性主要为微风化巨厚层长石石英砂岩,洞脸边坡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