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方外之友历史原型和艺术生成.docVIP

《庄子》方外之友历史原型和艺术生成.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子》方外之友历史原型和艺术生成

《庄子》方外之友历史原型和艺术生成   [摘要]《庄子?大宗师》篇出现两组方外之友,共有七位角色,其中五位有历史原型可考,事见《论语》和《左传》。这五位角色的名字和相关历史人物一致,处于相同的历史阶段,都以鲁国为活动舞台,在作品中以莫逆于心的群体出现,体现了悟道的感受性特征。庄子以历史人物原型为基础,通过勾粗添细或取名舍实等艺术手法,对历史人物进行艺术重塑,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其历史原型形成较大差异。从而实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庄子 方外之友 历史原型 形象塑造 艺术统一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9)04-0147-06      《庄子》中出现的人物,有些在历史上本无其人,只是作者的艺术虚构,有些则实有其人,有原型可寻。《庄子?大宗师》旨在讨论道与修道的问题,超越人生的生老病死,是悟道的重要内容。文章后半部分关于疾病与死亡的寓言故事中,有两组方外之友形象,作为得道真人,他们突出的表现就是神游物外、莫逆于心。考察这两组形象的由来、生成,是由人物角色深入研究《庄子》思想意蕴的有效途径。      一、子舆、子犁的历史原型      《庄子?大宗师》后半部分,是借助寓言故事为大道现身说法。其中一则探病寓言,提到四位方外之友: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   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是参破生死、游于方外,在悟道过程中产生思想共鸣的莫逆之交。其中子祀、子来暂无可考,而子舆、子犁,则有历史人物的投影。   《左传?成公二年》记载:“韩厥梦子舆谓己曰:‘且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据杜预注,子舆是晋国将领韩厥之父。这位为儿子托梦的子舆在《左传》中一闪而过,看不出他和《大宗师》中的子舆有什么关联。   《大宗师》中的子舆,是《庄子》极尽笔力刻画的超越病苦的真人形象。文中写道:   俄而子舆有病,子祀往问之。曰:“伟哉夫造物者,将??予为此拘拘也!曲偻发背,上有五管,颈隐于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阴阳之气有?,其心闲而无事。?(足鲜)而鉴于井,曰:“嗟乎!夫造物者又将以予为此拘拘也。”   子祀曰:“女恶之乎?”曰:“亡,予何恶!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时夜;浸假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鹗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   故事中,子舆以病者角色出现,由于气脉紊乱,他的身体已严重佝瘘。作者采用夸张的笔法,意在突显子舆面对病魔的态度。他不仅若无其事,还泰然临井而照,称赞造物者的杰作。超然形外的精神境界已经明朗。然而作者又通过问对体的行文模式、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文意跌进一层:化臂为鸡为弹,化尻为轮。林云铭称:“数句皆甚于病偻者。”即使病情再重,形体化为异物,子舆依然轻松接受,表现的是身病而神不病的道者形象。   春秋战国之际,确实有一位因理性对待疾病而著称的子舆,他就是孔门弟子曾参。《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写道:“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王肃《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的记载与《史记》相同。古人的名与字意义相联,曾子名参,字子舆,都与车辆相关。参谓参乘,音为参加之参,指陪乘,即车右,负责护卫。   曾子在孔门弟子中属于年轻的一代,关于他在孔门中的地位变化,钱穆有详细考证:   曾子于孔门为后进,孔子死,曾子年仅二十七。孔子称“参也鲁”,门人记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无曾子。则曾子之在孔门,未必夙为群弟子所推崇。其后游夏子张欲尊有子为师,强曾子,曾子不肯,其时犹不见尊曾子。曾子既为鲁费君所重,其子曾申又见崇于鲁缪。吴起出曾氏门,显名楚魏,至孟子推崇曾子,后世因谓其独得孔门一贯之传,实不然也。   钱先生的论证很有道理,曾参是到战国中期的孟子那里才开始受到特别推崇的,那么,早期文献主要记载曾参的哪些事情呢?《论语?泰伯》篇有如下内容: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这两则材料前后相连,是《泰伯》章叙述曾参言行的开端,后面还有曾参的三段语录。从编排次第可以看出,曾子在疾病期间的言行,在《论语》成书时期已经传播开来,并得到儒家的高度重视。在《论语》编辑成书期间,人们提到曾参首先想到的是他在疾病期间出色的表现。   《礼记》和《大戴礼记》是儒家早期两部重要文献,其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