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古筝演奏中情感表达
论古筝演奏中情感表达
摘要:古筝演奏是一门表演艺术,情感表达是决定演奏者弹奏质量和演奏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古筝演奏艺术的灵魂。古筝演奏者应该以丰富古筝理论知识,明确古筝流派特色;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体味作者创作意图;强化对筝曲的二度创作,结合自身音乐感觉表现作品;发挥演奏技能技巧,形成独特的演奏风格为着重点,提高筝曲演奏中的情感表达能力,使观(听)众在欣赏静态筝曲的同时感觉到动态的筝曲意境,增强筝曲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古筝演奏;情感表达;理论知识;筝曲理解;二度创作;技术发挥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有“群声之主,众乐之师”之美称。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及至入微的乐器,其演奏也是情感的产物。演奏者不仅要准确表现出作曲家写在纸面上的音符来,而且要能够把筝曲演奏得有情感、有特色、有意境,通过筝曲与观(听)众进行情感和心理世界的交流,使观(听)众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纯美的精神享受和意境体验。要实现这一隋感表达目标,做到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一、丰富古筝理论知识,明确古筝流派特色
两千多年来,古筝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地域环境、政治经济、语言文化、民俗民风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具有不同音韵、音律、调式、节奏、套体程序和演奏技巧的流派。古筝演奏者应该丰富古筝理论知识,对包括福建筝派、浙江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在内的南派,及包括秦筝陕西派、河南筝派、山东筝派、蒙古筝派在内的北派有较全面的认识,明确南派筝一般较优雅、柔美、稳重、含蓄,注重内在情感的抒发和表露。左手按揉弦变化较多,弹奏起来曲调温文尔雅、圆润细腻,深具婉约轻曼的南国风情;北派筝一般较泼辣、粗犷、高亢、豪放,突出外部效果的起伏和跳跃感:左手按揉弦一般较急较深,细腻变化少些,弹奏起来出音苍劲有力、刚中有柔、庄重古朴,深具中原韵味。不同的流派都有其典型的代表作品,比如:浙江筝派的《高山流水》、《将军令》,山东筝派的《汉宫秋月》、《鸿雁捎书》,河南筝派的《叠断桥》、《满江红》、《风翔歌》,潮州筝派的《平沙落雁》、《寒鸦戏水》、《深闺怨》等,只有明确作品的流派,领悟不同古筝流派的差异和共性,才能获得艺术的灵感和情感表达的突破点,演奏中的情感激发和表达才有本有源,才能从精神层面展现各自的艺术魅力。
二、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体味作者创作意图
生活是艺术的来源,每一首筝曲都是在通过旋律来抒发对社会与生活的无限品味。因此,演奏者要在古筝演奏中激发与表达情感,在接触每一首筝曲作品时,首先要了解掌握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动态,感悟作品所描绘的思想和意境,清楚作品艺术表现的思想情感和其中的主导要素生成过程,充分理解筝曲的内涵,挖掘筝曲作品蕴藏的情感因素,理解到乐曲中的情绪表达和情感变化,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对极富地方色采的新筝曲《秦桑曲》,我们就要明确曲作者周延甲是以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春思》――“燕草中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人罗帏?”为题材,吸收了陕西地方戏曲音乐“眉户”声腔及“碗碗腔”子音调创作而成的。从作者创作题材的出处,我们就不难体会到作品描述的:虽是春风撩人,春思绵绵,但坚心等候夫君的妇人明志自警,对在燕地的丈夫一往情深,心志不移的情操。进而让自己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去审视乐曲内容和思想情感,确定演奏中情感表达的导向,带着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和急切的盼望团聚的心绪去启动手指的急摇快刮,真正做到“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三、强化对筝曲的二度创作,结合自身音乐感觉表现作品
古筝演奏中的情感激发与表达,除了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更要在阅读作品后展开艺术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场景,注入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将自己融入筝曲作品中,确定作品的主题思想,强化对筝曲的二度创作,包括对音乐艺术情感本身的再创造和对艺术中“自然美”的再创造。在不断的组合提炼中进入角色,结合自身音乐感觉表现作品,赋予音符以生命,做到“不弹无情之曲,不为无情弹”,达到情感交融、声情并茂。如《渔舟唱晚》是一首音乐语言简炼、意境深邃的筝曲。在演奏这一曲目之前,我们应该从唐代诗人王勃《腾王阁序》中的诗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入手展开想象――江南水乡,夕阳的余辉映洒在湖面上,碧波与晚霞色彩映照,微风轻轻地吹动着湖岸的柳枝、花草,满载丰收的渔舟迎着夕阳和晚霞缓缓而归,湖面上荡桨声、摇橹声、浪花声、渔歌声、欢笑声此起彼伏。而对于《春江花月夜》,脑海里就应该浮现出一幅幅春江、花林、江月的画卷,联想到月夜扁舟中的游子,楼上镜台前的思妇,月光中飞去的鸿雁,江流里跃水的鱼龙,从江月美景中托衬出客子离愁的情怀。对作品想象构建起的鲜明情感和形象特色,形成了特定的艺术画面,引导演奏者与作者的情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