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击风波”后再访临沂网戒中心绝望“夺子之战”
“电击风波”后再访临沂网戒中心绝望“夺子之战”
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戒中心,可称为中国最有争议的网戒机构一
2009年4月前,这座位于临沂闹市区的普通六层灰色小楼,是很多网瘾孩子家长心中的“圣地”。父母带着孩子从全国各地涌向这里,床位总是爆满,每天有六七十个孩子排队等候入住。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网戒中心主任杨永信成为拯救网瘾孩子的“大救星”,央视及国内多家媒体以几乎一致的赞誉口径对其进行了报道。
同年5月,情况发生了惊人逆转,临沂网戒中心的“电击”疗法被曝光,各路记者再次蜂拥而至,网戒中心变成了摧残孩子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杨永信从被家长孩子尊称的“杨叔”,变成了网友口中的“羊叫兽”、“杀人犯”。但家长们几乎边倒地支持“杨叔”。“杨永信贴吧”里,网友分成“挺杨派”、“倒杨派”两大对立阵营,展开激烈的口水战,发帖???已攀升过68万。
一向对媒体全面开放的网戒中心,被家长们封锁了。每一个到访者都受到严密的盘查。两年之后,网戒中心完全从媒体的视线中消失。
经过多次商讨和沟通,网戒中心最终同意本刊记者走进去,与学员同吃同住、同出操、同上课,参与每项活动,对家长和孩子进行深入采访。
“你们干什么?你们这是绑架,是犯法。懂不懂?”
――92.8%的孩子是被父母以强制或欺骗的手段送进来的。
2011年10月13日清晨6点15分,网戒中心的小楼传出一阵脚步声,一批穿着迷彩服的孩子排着队列鱼贯而出,在楼后面的操场跑步、练队列,响亮的口号声不时响起。家长们是先一步下来的,他们有序地将操场所有通往外面的出口封死,里面的孩子想逃出去,绝无可能。
孩子的胸前均挂着印有本人照片和姓名的胸卡,家长胸前也有同样的胸卡,写着某某孩子爸爸、某某孩子妈妈。记者数了数,一共有76个孩子。也就是说,网戒中心经过2009年那场风暴,并没有如外界传言那样倒闭。
让外界诟病的是,这些孩子大多不是自愿进来的。他们说,遭遇了父母的绑架和强制。
刚好这天有两个孩子入院,记者目睹了此类场景。
下午3点多,二楼护士站。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孩几次起身欲走,都被6个身穿迷彩服、身强力壮的“接待”挡住了。“接待”是由“盟友”(中心对戒网瘾孩子的统称)担当的。“你们干什么?神经病啊!你们这是犯法,懂不懂?”男孩梗着脖子,唾沫飞溅。
一位家长递给他一杯水,试图安抚他,被他一把推开。
他指着父母大声咒骂,目光凶恶。几分钟前,就是父母把他骗上楼的。父母目光躲闪,远远地缩在角落里不敢出声。男孩站起来再次向外冲,未果,他猛地一头撞向墙壁,被眼疾手快的“盟友”一把拉住。
像一头小兽落入陷阱,所有的挣扎都毫无用处。男孩终于明白了,自己彻底失去了“自由”。
10分钟后,男孩被送进治疗室,做了“心理导入治疗”。出来时,男孩安静下来。
晚上7时,20岁的男孩蒋卓,被父母从南通开车十几个小时带过来。护士站里,脸色青白、身材瘦小得像十一二岁小孩的蒋卓,一言不发站在那里,不动,也不反抗。
半个小时后,蒋卓仍保持着同样的站姿,瘦小的妈妈母鸡般立在儿子身后,不安的目光时刻不离儿子。父亲焦虑地搓着手,围着他打转。“他每天只是上网、睡觉,不说话,不吃饭,有时一天吃一顿,有时连着三天粒米不沾。”
一个小时后,蒋卓仍站在那里,面前的水杯动都没动。让他坐,他面无表情,泥塑般连眼珠都不转下。
《家庭》记者:孩子同意过来吗?
爸爸:他不知道,骗他来的。
《家庭》记者:他倒是没有反抗。
爸爸:若是知道反抗就有救了。他每天就两件事儿:上网,睡觉。一个月不跟家人说一句话。再不来,怕是连命都没了。
医生随后的诊断是:1.网瘾:2.抑郁症。
晚上12点,蒋卓仍不吃东西。已经睡下的杨永信,被束手无策的值班医生叫回来。经过一番艰苦开导,后半夜两点,蒋卓终于吃下一碗方便面。
记者在网戒中心搞了一次问卷调查,在院的76个孩子,加上出院后回来参与分享充电的22个孩子,共计98人参与此次调查。调查结果,有92.8%的孩子是被父母以强制或欺骗的手段送进来的。进来后,必须经父母签字同意,孩子才能离开。
有一个男孩,是被父母用安眠药“麻翻”后“五花大绑”塞进车里、下车后被几个壮汉抬进来的。父母为此次“绑架”,整整策划了半个月。
一个卖成菜为生的母亲,雇了几个小混混,把儿子从网吧直接绑过来,为了支付“绑架费”,母亲卖掉了家里的空调。
用强制手段让孩子失去自由,这一点备受网友攻击。“杨永信贴吧”中,网友“小鱼儿”说
“父母未曾征得已成年孩子的同意,强行将孩子送进网戒中心,是非法扣留。”
三个月前入院的梁谦,是武汉理工大学大二学生,因迷恋网络游戏,多门功课不及格,已休学两年。他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