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走红”医学人文告诉我们什么.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红”医学人文告诉我们什么

“走红”医学人文告诉我们什么   自文明创始以来,人类对于生命、健康的思考从未停止过,有关医学人文的思想自古即有。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人文科学在整个医学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医学人文”也因此“走红”,引起医务界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由教育部、卫生部印发的2009年《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规定,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医学伦理学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这是我国首次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列为医学生的必修课。据了解,欧美各国医学院校都将医学人文学科作为医学教育的必要内容。   《标准》对医学生的要求是: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权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但一位医生的话引起我们的深思。“现在社会对医生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动不动就是非打即骂,如果社会能懂得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并转化为对医生的关爱,而不是动不动就要告医生,医生的人文素养自然就会提高。”   本期,我们特别编发了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白剑峰、知名作家六六、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顾晋关于“医学人文”的三篇文章,还有本刊记者参加山西医科大学“医学沟通科学研究”活动的采访稿,与读者交流。      关注病人的“幸福指数”    ■ 白剑峰   最近,一位女作家讲述了一段经历:在母亲查出乳腺癌后,她曾和医生讨论手术的必要性。结果,她惊讶地发现,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见解。有的医生认为,生命高于一切,乳房对于老人已经失去意义,因此,切除乳房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有的医生则认为,在乳腺癌早期,局部清扫一下淋巴癌细胞即可,完全不必切除乳房,因为人不仅仅要活着,更要注重生命质量。这些持不同观点的医生,都是她的朋友,不涉及任何利益。这件事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医疗并不是一个ISO9000标准管理系统。   也许,这就是医学的特殊性。任何一个医疗决策,既要考虑客观因素,又要考虑主观因素;既??考虑疾病特点,又要考虑患者心理。忽视了任何一点,都不是完美的治疗方案。   从客观因素看,人体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机器是人造的,工程师的手里有图纸和说明书;而对于人体,医生手里没有图纸和说明书,只能靠不断尝试和探索。同时,由于每台人体“机器”不完全相同,存在“个体差异”,医生需要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从主观因素看,人对生命的价值判断千差万别。不同的人对生命质量的期望值不同,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也会有差异。例如,有人宁愿有尊严地活半年,也不愿痛苦地躺十年;有人却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多活一天是一天。   所以,一个完美的治疗方案,应该是医患双方共同完成的。如果没有患者的参与,即便医生的决策很正确、手术很完美,但病人的“幸福指数”未必高。   一般而言,医患关系有三种模式: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主动――被动型是指治疗方案基本由医生作出,患者并没有与医生进行足够的交流;指导――合作型是指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主动意识,但医生仍具有权威性,处于医患双方的主导地位;共同参与型是指医患双方在诊疗过程中进行协商和讨论,共同作出结论。据调查,我国的医患关系模式正处于由主动――被动型向指导――合作型转变时期,离共同参与型还有很大差距。而这也是导致医患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很多医生存在一种“技术傲慢”,不屑让患者参与医疗决策。他们认为,如何治疗是医生的事,患者只要“听话”就行。其实,这是对医学的片面理解。医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医生既要有科学精神,又要有人文精神。在治疗中,医生和患者共同协商,是对患者知情权、参与权的尊重。因为医生不能只关注疾病,更要关注生病的人。   我国著名妇产专家林巧稚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病人怀孕3个月,发生子宫出血,经诊断是宫颈癌。按照常规,不仅孩子不能保留,还要立即切除子宫。林大夫和病人沟通后了解到,病人非常想要这个孩子。于是,她决定在严密的观察下将这次妊娠继续下去。经过6个月的悉心诊治,孕妇平安,胎儿成熟,林大夫为病人做了剖腹手术。事后,林巧稚说:“有时你开了刀,治了她的病,但她并不快活,她得到了生命,却失掉了幸福。”   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教授说:“科学家更多地诉诸理智,艺术家更多地倾注感情,而医生则要把热烈感情和冷静的理智集于一身。”可见,一名好医生不仅要考虑医学上的“技术参数”,更要考虑病人的“幸福指数”。只有既符合科学、又符合人性的治疗,才是最完美的治疗。      你应该怎样信医生    ■ 六六   最终促使我走进医生的世界,从一个病患家属的眼光转为医生的视角,缘于我偶然病倒住院。人在虚弱的时候,我发现是最悲观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